浅谈初中体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贯彻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正经历着一次大的蜕变。教学理念的更新。价值取向、评价体系的改进,催生着各种教学方法的不 断涌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各种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正逐步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体育教学呈现出一派令人鼓舞的景象。但是由于大量农村学生的涌 入,城镇学生跨学区择校就读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人满为患的现象,这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大班额体育教学更是让许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感到头 疼,新课程标准没有了具体的教材体系,在教学的理念上有了本质改变。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有所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教学活 动展开的是有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学生、器材、场地等重要因素组构成的,这些因素协调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 质量,所以在教学中所涉及和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怎样有效地把全体学生组织起来,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使得师生紧密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体 育教学目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笔者有一些心得愿与大家交流:

  一、对大班额要有足够的了解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些教师只是认为大班额就是人数多,也不关心班级的男女生比例,学生体质的好坏,那么你上这个班级的课就不能做到准备足够的器材,进行合理分组,并且在上课时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二、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三、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易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提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提出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强 调在育体的同时育心。目标统领教材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创造空间,有些教材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高,如足球、游泳 等。但也有些内容对体育场地、器材、人数等无太多的要求,如舞蹈、武术、健美操、跑、游戏等。教师应根据实际,科学地选择那些有利于本校开展的教学内容, 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有效地利用本校场地、器材,让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三、要采用多变的教法组织方法
    组织教法运用的是否和里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特别在“多班级、大班额”的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 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我们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达成各个领域的水平目标,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选择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资源优势。
  
  四、优化评价手段,调控学生课堂行为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评价也是联系师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大班额下,优化评价手段, 实施多元化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交流、更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堂情绪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评价可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
  综上所述,大班额下,教师应花更多的力气在组织管理的落实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作用,挖掘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上应发扬创新精神,正确发挥课堂评价的调节作用,多管齐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