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

摘要:生物作为21世纪高科技三大支柱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但由于不是中考科目等原因,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这一学科,这种状况继续 下去,必然会影响中学的生物教学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涉及因素很多。但初中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 习生物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语堂气氛 情感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 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了实践环节。新的教材贯彻了新的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内 容的叙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但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到家庭、从学校到学生,普遍对初中生物课不够重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提高生物学习兴趣,是 摆在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变自己的看法。
  1.活跃的语 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受到课堂教学气氛的直接影响。呆板而缺乏生气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使人精神 不振、恹恹欲睡。而开放、活泼的教学气氛则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的方法很多,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好方 法。
  (1)实验情境。生物学实验是极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探索性强的实验,不仅使学生感到鲜明有趣,而 且能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欲,使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新的知识。例如,讲“种子的结构”时,可让学生边解剖边观察植物种子,认识种皮、胚乳、 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比较单了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结构的异同。讲“环节动物门”时,可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节”、 “环带”,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比较蚯蚓在纸上和玻璃上的运动速度,理解“刚毛”的功能。这样,让学生通过用手做,用眼看,用脑比较、分析、总结,调动 多种感观参与活动,既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能力。
  (2)矛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激疑、联想、猜测、推断等创设矛盾情境。 比如:讲“蒸腾作用”时,可先引导学生联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俗语,揭示出“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接着话锋一转:在植物体内却是“水往高处 流”……制造学生的矛盾心理,这时学生迫切想知道下文。于是顺利进入“蒸腾作用”的教学。
  (3)形象情境。生物学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这 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材料(如故事、文摘、生物学成果、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的图片、投影、录像等),把某些抽象的、枯燥 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把知识讲活。例如,介绍蛙眼“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而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的特点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捉青蛙。学生谈了自己 的想法后,可告诉说: “有的人捕捉青蛙的方法很奇特;用鱼杆‘钓’蛙或者‘钩’蛙。钓蛙时,把鱼钩在蛙眼前来回摆动(作左手拿鱼杆来回摆动状)。由于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反应很灵 敏,因而它发觉了摆动的鱼钩,以为是飞行的昆虫,于是跳起来捕捉,当它捕捉到时,也就把自己挂在鱼钩上了。这是‘钓’蛙。而‘钩’蛙却又不同。钩蛙时,先 用鱼杆把鱼钩慢慢地、慢慢地移近青蛙(左手拿鱼杆小心翼翼地慢慢移动状)。由于移动速度极慢,近乎静止,因而蛙眼对它‘视而不见’,然后调整鱼钩去钩 蛙。”这样,通过设置形象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上生物课也成了学生愉快的享受。
  2.情感教育是培 养稳定、持久学习兴趣的基础。积极的情感使人情绪高涨,甚至上升为激情。这种激情就会激发学习的巨大热情,成为学习活动的内动力。相反,消极的情感使人情 绪低落,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抗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情育趣。
  (1)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 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体验,一起感受。用无私的爱心打动学生,用满腔的热情激励学生,用微笑的姿态面对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用崇高的敬 业精神影响学生,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地、顽强地、愉快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2)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思想教育和时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了解时代和社会对生物知识的需要,并激励学生把这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学习的需要,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和探索中,并队中体味到无穷的乐趣。
   3.培养以苦为乐的精神是让学习兴趣持久的保证。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可能一直都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进行,正如马克思听言: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军的顶点”。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培养 学生在艰苦的学习探索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常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体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学习上追求以苦为 乐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学生的各种素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总之,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这次“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