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所学科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逐步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策略、思想等等各方面都有所变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教学
课堂作为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是教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觉地探索,主动地进行学习。他们的兴趣越浓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就应积极的从学生性格、爱好等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直观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苏州园林》一文介绍了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在学习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观看录像(课件),再闭上眼睛,想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以及局部的特点,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介绍,最后说出各自的收获。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学习,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如实的发挥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情境,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读《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我给学生引发这样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提出假设, 例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田园外,最适合参与那一项经济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习,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教育,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加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学习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全方位交往的心灵碰撞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重点,学生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是关键。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在同伴学习中互相帮助,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全班交流中,既能大胆发言,又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小测验者的角色,尽量深入多个小组中。要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其大胆做题,并及时肯定其闪光点,这样,在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意识也得到相应的培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引导学生生活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课堂的教学是基础,课外的实践是补充、是提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有效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敢于放开学生的手脚、思维,积极的引导学生生活实践,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例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一文时,由于很多学生都知道山的那边有什么(海,还是山),但是,却很少有学生真正的登上山顶思考 “山的那边”,教学这篇文章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实践,亲自去登一次山,看一看文中的“在山的那边”和现实的“在山的那边”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作者意图。这样,在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落在实处。
总结: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持之以恒,不断的研究总结教学方法和途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
[2]王随仁.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