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感受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审美教育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     教育     教学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它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的从加强朗读,深入分析等多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诱发学生美的感受、体验、理解,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而总结的几点见解: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各种美的形态(文学美、艺术美、社会美、人情美、自然美等)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美,内心有所触动、感悟、判断,既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以陶冶情操为目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审美的关键在于对意境的解析,学生通过详细了解相关文章背景、文章作者写作风格,能保证学生在基本上把握文章的脉路,剖析深层次的文章内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审美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呆板,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死板的理解文章内容。而审美教育则是注重情感的体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2.1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美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审美教学应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打开学生的心灵。语文课堂,是进行审美教学的最佳舞台之一,合理有效的营造美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美,是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前提。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的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有效的情景,积极营造美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充满人文关怀、凝聚着智慧豪情、富有审美想象力的文本中感悟美,塑造学生的审美观念。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中毛泽东的《长征》时,课文主要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来体现其豪情壮志,富有别样的美,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学生展示其中所述的景色“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红军当时那种大无畏、坚强、执着、勇往直前的革命情怀展现出来的美。又如,在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营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如,分别让学生扮演安东尼奥、法官、夏洛克等角色,进行现场模拟课本中的“审判过程”等。让学生沉浸在喜剧氛围之中,使其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机智,感受真理。只有学生先学会感悟美,学生才能进一步体验美,形成审美意识、审美能力。

2.2加强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美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体验情感、体验美的一种有效手段。很多教育者都认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升华,是发现问题、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朗读,往往能够调动朗读者的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等因素,帮助朗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在朗读者头脑里形成立体的思维,多方面感知教材。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篇章,大多是名家的名篇,其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哲理、蕴含着美,而要想挖掘其中的哲理、内涵,那么,学生的朗读就必不可少。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在通过范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美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身临其境地品味文章中美好的思想情感,并与自身的思考相融合,充分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朗读不是以大声的读完为准,也需要讲究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悉心的指导。

2.3深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美

在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光靠融洽的氛围、情感的朗读或是深入浅出的作者、写作背景简介,远远达不到审美教育的标准。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只有拨开外壳看本质,才能挖掘内涵。因此,初中语文审美教学,教师必须加强语言、文本的深入解析,咬文嚼字,才能使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等,从而理解美,提高审美能力。为更进一步、有效的解析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视频、物件等,以实例举证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圆明园》是一篇警醒学生勿忘国耻的文章,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在网上下载圆明园复原图片,也可以通过十二生肖首等物品的图片作为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程度,达到文章创作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生活和社会中的具体事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美,进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需要。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探索总结,不断创新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要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润枝.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2]七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