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既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课堂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这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 效率 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满足新课标要求,我们就应积极的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积极的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入手,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以下笔者就如何搞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做了初步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才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苦学”转变为“乐学”;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就要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知识的面广、内容繁多,对学生知识掌握要求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这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动”中思维,在“玩”中学习,在“做”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下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学得有效。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的是学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颠倒,站着的是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师生达到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依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具有个性差异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课堂”中,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要接纳、关心、爱护每一位富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此外,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适当的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萧伯纳曾说过:“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分享,要合作学习。课程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应合理选择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核心知识,以学生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积极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的去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使之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促使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对数函数是运用所学函数知识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初等函数。在讲授对数函数的换底公式这节时,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为合作探究性课题来讲,让学生10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自定a,b,N的值,探究logN与logN、logb、lgN、lgb之间的关系,考虑底数的取值是否影响它们的关系,探究结束后,笔者让每组的代表汇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互相交流。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经历了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讨论等过程;经历了问题的计算、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过程;体验了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等。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合作的技巧,而且发展了认知结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谓是一举多得,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既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搞好课内知识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课外拓展,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取得联系,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教学中,可利用以下实际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①用一个有毛病的天平(天平的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它因素忽略)来称物体的质量,有学生说只要把物体放左、右盘中各称量一次,再把所得结果相加除以2即可得到物体的质量,你认为可行吗?②在指数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指数增长速度时,可以用一种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设问:“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1小时内传给2人,此2人在1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另外2个人,……如此下去, 一昼夜能传遍一个多少人口的城市?这样,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知识情境,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须行渐渐的过程。课程改革的今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多树立新形象。不断的研究、创新,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 ].杨慧: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