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程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好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深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渐渐成为了现阶段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效率 教学
课堂教学是当今我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做粗浅的总结。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就给我们充分的阐述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学生学习的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有着一定目的的自觉行为,它需要有一种源自自身的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放在数学教学中来说就是愿意学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有效的落实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许多,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课导入的时机,通过实验开路,故事引入,悬念导入等各种有效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看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都渴求老师的爱,都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往往喜欢哪位老师,也往往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在课堂上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多用鼓励的言语来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表扬一一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这样,在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会格外努力,在充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有效的影响了学生的人格、观念等等各方面,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运用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服从型”“接受型”“循规蹈矩型”的学生。这是保守的、静态的教学观,在这种旧的教学观念下走出来的学生,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十分不搭,他们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为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形式。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单一的教学质量观,改革整齐划一、单一的教学观,充分正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的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在课堂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置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5 折销售,第二次打7 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7 折销售,第二次打5 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6 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通过这样创设实际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有效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四、改革评价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教师有效的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能力,还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做到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寻找评价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评价下得到启发和提高,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开展情感态度评价、数学素质普及和综合测试,评价的主体要多维化,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此外,在评价的方法上,不能再是单一的分数和红红的钩叉,评价方法要多样化,使学生不断进步,在成功后再创成功。
五、遵循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他不是教师表演的殿堂,也不是学生玩耍的场所,而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因此,要想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发挥和课堂教学得以落实,那么,我们还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就初中数学教学原则来说,我们教师主要需要遵循好以下几点:首先,可行性原则:教师所构建的学法必须符合班级学情,切合班级实际,要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建立学情信息,构建自学方向。其次,可操作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学法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有具体的操作内容和实践内容,问题明确,易解,在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习系统鲜明的研究方向。最后,开放性原则:课堂的功能要具有开放性,构建的学法也要具有开放性。此外,教学中的一些趣味性、针对性、主体性等原则,也需要教师认真的琢磨和落实,不断的去促使教学效率提高。
总结: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教学中, 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思考,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乐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1
[2]曹元军.引领探究,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