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究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其中心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信息技术学习效率与水平,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教学

结合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很好的结合学科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很好的达到教育要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清楚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教育教学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肤浅见解:

一、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所谓的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也就是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其通过不同途径来完成各项任务,从而最终学习到知识,完成教学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时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蕴涵在复杂而有意义的任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自信息技术课程普,直接要求初中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信息技术基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立正是教育部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施行的有力措施,然而要保证其教学效率,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摒弃传统“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和成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任务”展开,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促使了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其主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信息教学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更加的明确,学生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思考与讨论空间,能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交流和理解。学生能够通过任务的驱动,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其次,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兴趣的激发,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再次,有效的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任务引导进行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彻底根除了传统的“我讲你听”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交流探讨,学生都愿学、乐学。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共同的完成任务,协作性的达成目标,能够使信息技术课更高效地进行。

三、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开展策略

3.1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就是任务的设计。就信息技术来说,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在精心研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任务目标,让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去学习。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我们教师应遵循好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层次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既能体现大部分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能满足个别学生的个性需要。其次,生活性原则:信息技术教师应立足于生活,以学 定教,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或社会生活背景,设计教学任务,通过设疑激趣,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教学内容任务化,把教学情境生活化,从而有效地创设和利用适合生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再次,可操作性原则: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出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任务趣味化,学生才会感兴趣, 才有参与的热情,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才能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尽量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只有这样,科学合理的设计任务,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2组建合作小组,完成任务

有了学习任务后,接着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借助网络或者课外读物等渠道来自主进行学习。基于此,教师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们在互相合作中顺利的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组时,应遵循“同组异质”及“异组同质”等原则,保证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有效的分组后,教师应诱导学生自主地进行交流与讨论,完成教学任务,使之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即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认真总结,不断的探究创新,有效的把这种方式应用到教学,使每一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终身享受。

参考文献:

[1]侯海云,李兴保.任务驱动教学理念新解[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

[2]孙文新,杜玉红.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的设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