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情境教学是一种利用形象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的引导生生、师生互动、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情境 教学
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教学将生活情景数学化,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符合新理念。教学中,教师要清楚的认识情境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意义,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创设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含义及重要作用
1.1情境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去创立一种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且具体的场景,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与现实经验关系密切的条件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一定的感官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使他们的各项心理机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促使教学过程变成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情境教学它包括“情”与“境”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情”指的是情感,师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有着充分的情绪互动,带有感情的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境”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情绪的优化的环境。
1.2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定义概念—推导计算—结果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注入式、抽象化的数学教学使得基础较薄弱的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来,久而久之,就会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高带来阻碍,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学习。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包含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包含于其中,而且应用于其中。情境教学从实际事例入手,直观的空间形象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据。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重要事物、现象及事情发展的过程,全部再现给学生,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思维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通道,使他们的思维能够进行自由的联想和思考。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重温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另外,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知识,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增长才干,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地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大胆思考,发散思维,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c2=a2+b2,进而提出问题: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是锐角或钝角三角形,那么三边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在锐角或钝角三角形中,其中一角所对的边c,与其他两边a、b,是不是要用c2=a2+b2±m来表示?这样的问题由学生所掌握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引入,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来解决锐角或钝角三角形三边关系,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新知强烈的关注,会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投入积极的探究活动中来。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便有了探究学习的方向,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驱使学生探究,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既来源我们的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质性的运用。高中数学教学强调生活化,更多地强调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如实的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边真实的事件重现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有效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应用数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结:情境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手段,其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