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终身体育理念的普及,“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学校逐渐落实,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我院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体质健康状况,了解其有无不良生活方式,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生活方式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们充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健康是基础。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其体制健康问题长期以来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体质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群体乃至国民整体的体质程度,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本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研究地方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找出其影响因素,
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自主体育锻炼意识。
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2011年大学生科研项目(2011DXS045)
作者简介:郑志林:男,(1991-),男,福建泉州人,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体育系2009级学生。
指导老师:张华江(1973-),男,湖北随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湖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体质健康方面的论文和资料,参考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科
学方法,及我校体质健康测试资料,这些文献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3份,男生213人,女生200人,男女比例接近1:1。
1.2.3 访谈法
通过对我校部分体育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听取他们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
的意见和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对所获取的文献资料及统计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归纳、类比等方法,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校为了实现二次崛起,正在践行“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2年基础,1年专业,1年实习),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做准备。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调查将有利于我校对学生身体状况及课余时间安排的了解,为课程改革,管理机制改革等提供客观依据。
2.1 湖北文理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现状分析
表1体质健康总评成绩
% |
不及格 |
及格 |
良好 |
优秀 |
大三男生 |
22.7 |
36.3 |
35.3 |
0.7 |
女生 |
11.3 |
47.6 |
39.4 |
1.7 |
大二男生 |
33.7 |
37.9 |
28.2 |
0.2 |
女生 |
13.4 |
60 |
26.4 |
0.2 |
表1是我校2009、2010级7793名学生体能测试成绩,从表中可以看出,湖北文理学院的女生体质健康总评成绩要普遍的好于男生,及格及以上都接近90%,而男生不及格人数偏多,及格及以上只能达到70%左右。从我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中可以看出,身体形态(身高、体重)男女生相对于全国的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但男生的肥胖率和超重明显高于女生。立定跳远中女生不及格人数多,而在台阶试验中男生的不及格人数多。
调查显示,大部分没能达到及格的学生,都是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和自身因素造成的。其男生主要是熬夜上网、吸烟等不良习惯;女生主要是饮食不科学,追求体型完美和运动频率少等对体质健康影响上认识不足,其中共同的特性就是没能克服自身的懒惰性,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呆在寝室或者网吧等。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各项要求都降低。不喜欢体育,认为体育锻炼就是为了比赛,忽略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益处,还停留在竞技体育思想上。学校受竞技体育的影响,普片重视智育,对体育不够重视,忽视体育锻炼,造成不少学生只埋头读书,学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重视,造成学生缺乏锻炼与健康意识淡薄的情况。
由于我校体育课程只开设2年,大一、大二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及体育选修课。除体育课外大部分学生很少安排体育锻炼,没有课后锻炼的意识,不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导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在上课时纪律性差,积极性差,但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建立以班干部为骨干,到最后积极性提高,整体成绩有所提高。长跑是学生最怕的体育项目,每年的体育考试总有大部分同学不及格,怕苦、怕累是主要原因,另外还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心疼从而造成对体育运动不积极。现在学生对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表演项目的热情高,田径和足球等项目则无人或少人参与,学生主要喜欢时尚性的运动,而枯燥需要毅力的耐力项目参与热情低,使每年的耐力考试,近两成的学生感觉非常吃力或者不及格。
2.2 影响湖北文理学院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因素分析
2.2.1 学生锻炼的原因
表2学生锻炼原因
原因 |
为了比赛 |
强身健体 |
精神发泄 |
为了考试 |
娱乐与寻求刺激 |
其他 |
% |
4 |
61 |
11 |
17.5 |
19.5 |
9.5 |
表2显示学生选择锻炼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强身健体。二是娱乐消费与寻求次激,三是为了体育考试。不难看出学生已经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注重个性的培养,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体育生活模式,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层次已经上升,这些积极,健康的原因,会引领大学生在强生健体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能通过体育考试而锻炼。
2.3 湖北文理学院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表3阻碍学生参与运动的原因
|
没时间 |
没场地、器材 |
没有伙伴 |
没必要 |
没合适项目 |
频数(人) |
85 |
161 |
124 |
52 |
62 |
% |
20.5 |
39 |
30 |
12.5 |
15 |
从表3中得出影响我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点重要原因:一是没场地、器材、二是没有伙伴、三是没时间。分析得出影响我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和没伙伴及没时间,由于我校近两年的扩招使得场地建设显得有些滞后,不过三期工程竣工在即,到时场地问题将迎刃而解,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锻炼的意识,所以使大部分学生没有一起锻炼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的时间都花在了上网、谈恋爱,上课及参加学校活动上,只要加强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这样那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不仅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了良好基础,还可以带动身边同学,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优良的体育竞技作风有着重要意义。
表4每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次数
|
从不 |
偶尔 |
1-3次 |
3次以上 |
频数(人) |
29 |
188 |
118 |
79 |
% |
7 |
45.5 |
28.5 |
19 |
表4中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在“从不”及“偶尔”参加上大约占到一半左右,可以分析得到我校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人数不够,而那些“偶尔”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完全可以将他们引入到正确的体育运动轨迹。
2.3 湖北文理学院学生生活作息习惯分析
2.3.1 饮食规律性分析
表5饮食现状
规律性 |
比较规律 |
不吃早餐 |
很不规律 |
频数% |
60 |
22 |
18 |
表5中显示,我校大部分学生的饮食习惯良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研究表明我校学生对饮食搭配合理上,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只有少部分人有科学的搭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已经逐步下降(某些贫困生学生仍可能营养不良)。其中存在高脂、高糖饮食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和脂代谢紊乱,导致肥胖几率增加,高盐饮食则与高血压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p#副标题#e# 2.3.2 休息状况分析
表6休息状况
休息时间(午休) |
8h以上 |
6—8h |
4—6h |
4h以下 |
频数% |
21 |
58.5 |
13 |
7.5 |
表6中,约80%的学生每天睡眠6—8h及以上,说明我校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大学生睡眠时间充足的主要原因:大学阶段没有中小学式的学习压力:大学生认识到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11点熄灯),可以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
2.3.3 上网状况分析
表7上网状况
时间 |
1h以下 |
1—3h |
3—5h |
5h以上 |
频数% |
7.5 |
35.5 |
36 |
21.5 |
表7中,多数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安排比较不合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者进行网络游戏,这样影响会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免疫力下降、心里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功能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所以这点,学校需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严格控制上网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各类活动及加强身体锻炼,充实学习生活。
本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在吸烟、饮酒方面,做得还是相当的不错,认识到烟、酒对身体的危害性。其中吸烟的控制比饮酒要好。吸烟被认为是目前最主要的可导致疾病和死亡的因素之一,虽然因烟草而导致疾病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但吸烟通常开始于青年时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全国的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男生体质普遍低于女生,女生体质及格率能够达到90%,而男生只能达到70%。
3.1.2 我校近两年来的扩招使体育场地硬件设施没能及时的跟上学生人数增加的速度,使运动场地紧张,致使大部分学生想运动而没有地方。使一部分同学呆在寝室或者网吧上网,而每年学校组织的体育赛事中,也只是那些爱运动的同学参加,没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俱乐部流于形式。
3.1.3 大学生在饮食、休息方面的安排还比较合理,尽量避免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但在上网时间的分配上不太科学,仍有部分同学上网时间过长,且大部分时间处于静坐状态,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2 建议
3.2.1 学校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大学生强化体育意识,不断吸收健身知识、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2.2 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宣传青少年体质健康对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2.3 通过选修《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的理论课程,加强对合理膳食结构与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认识,激发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2.4 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完善体育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身卡制度,在运动场馆等地方以打卡的方式促进学生锻炼,对学生参加运动及时间的监控,增加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
参考文献:
[1]王利森.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体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 2007,28(3): 60-64.
[2]王晓红.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15(2):6-8.
[3]薛海红.高等学校有效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6,20(81):652-655.
[4]宋振桥,张剑珍,陈海啸,等.大学生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06,10(1):65-69.
[5]常德胜.浙江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 2008,12(2):92-95.
[6]李建设,郭维民,张朝辉,等.大学生体质现状与分析-以邯郸学院为例-以邯郸学院为例[J].邯郸学院学报, 2006,16(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