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 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自由挥 洒。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 转变观念 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 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 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 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转变观念,科学施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要突出学 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 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 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 只有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 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 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⑴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⑵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⑶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 的性质相符:⑷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⑸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⑹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 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 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 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⑴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⑵问题 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⑶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 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⑷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 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⑴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 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⑵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 重要观点上。
总之,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 学模式相比,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自己思考对实验进行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做出 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 的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