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人们已共识健康不仅包括心理健康,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重视心理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对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导致学生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的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就不能更好的得以发挥。
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强健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析具创造力和生存能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对待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性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老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孩子”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其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会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挫折和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课题全员参与。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归属德育工作者,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哪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经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生学和学生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人,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判断,而且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
二、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工程研究与探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
只有掌握关于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和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反之,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懂得一些道理,更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如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良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p#副标题#e#创设情境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讨论中明辩道理。故事情境表演更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明白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里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教育是理解、是尊重、是宽容、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而在各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启动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而教师给差生的往往是“冰冷的心,冰棍似的脸,刻薄的语言,古板的眼”,教师如果能够怀着一颗爱心,与学生同乐同忧,学生就会乐于与其亲近,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事实也确实如此。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人都是有感情的,何况是天真无邪的学生呢?作为教师,应以真挚去换取学生的真心,以真挚去激发学生的真情,真正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解开学生的“心结”。教育中抓住其个性特点,结合实际生活,鼓励帮助,使之形成健全的个性。如果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则会收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4、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素质教育。
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响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体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理,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家长建立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素质教育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