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论述了在中职学校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提高学习会计课的能力,并借鉴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包括加涅的教学方法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策略理论,奥苏伯尔的动机理论等阐述了启发式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课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培养,能力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的启发性方法问题,并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学生组织引导者,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尽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质疑、追求、探索、创新,精练点拨讲解,开阔学生的思维。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理学家朱熹解释为:“愤者,心求其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由此而来。战国后期的《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恢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启发式教学本质上讲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想,是与注入式相对立的,其核心是把教学过程看成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主动发问质疑人次多,并善于吸收采纳他人的意见体现出自主学习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以下分几个方面阐述本人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会计学习能力的。
一、教学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
性,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德育渗透点具体。
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为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我在讲一个新的章节时,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的必要性,而且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二、教学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连串带有梯度的问题并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它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启发式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知识的正迁移,防止知识负迁移的产生。例如,我在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一章第三节内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企业会计》中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式,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知识正迁移的产生,并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采用复习导入法复习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企业会计要素间的关系式(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明确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比较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式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的异同点。然后导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五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通过列举案例把本节内容讲授完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两者的异同点,要求同学们主动回答问题,同学们学习兴趣比较高,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的相同点为:资产、负债、收入三个会计要素相同,而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不同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净资产和支出两个会计要素;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关系式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的关系式相同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净资产都为静态关系式,是单位某一时点资金的静态反映,都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而收入-费用=利润,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都为动态关系式,而且它们都可归纳为单位某一时期资金的动态反映;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关系式不管是静态关系式还是动态关系式,它的内涵不同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关系式,企业会计要素动态关系式中收入-费用=利润,而利润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所以从本质上讲,企业会计要素动态关系式和静态关系式是一致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动态关系式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中,收入减去支出等于结余,而结余是属于净资产的,所以从本质上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动态关系式和静态关系式是一致的。#p#副标题#e#通过教学实施,使问题得到了圆满地解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组织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尽最大可能把每位同学都吸引到活动中来。在回答问题时,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使问题的难度与其会计学习水平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一)在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并善于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即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当某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时,你就不会认为这个问题太幼稚,没什么价值。恰恰相反,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价值更大。这也是提高学生会计学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二)老师提问要注意“四忌”:一忌是不假思索的简单回答,过多的提一些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表面上看是“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长久下去,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不假思索就开口的坏习惯。二忌是先点名后提问题。被叫学生站起来了,但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无数,惶惶不安。这种提问方法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会造成一人惊惶,大家松气的局面。三忌是不分难易,不看对象。提问本应从教材和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信口点名,把难题叫“差生”问答,容易的题叫“高材生”来回答,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忌是借提问对上课不够专心的学生进行惩罚。这不利于学生好好学习,反而妨碍搞好师生关系。(三)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计论,最好在一组学生中有优生也有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做,就为优生帮助差生创造了机会。他们会用比教师更适合的语言和方式帮助自己的同学,而自己也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加涅(R.M.Gagng)学习的条件.英文版.1977
2 奥苏伯尔(D.P.Ausubel)学校学习. 英文版.1969.
3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7.
4 王纲.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