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地理既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同时也是难点科目。课堂作为落实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 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阵地,是师生交流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学角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谈谈几点浅见,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同为抛砖引玉。
一、转变角色,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自有教育,便开始了对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关系问题的探索。我国传统教育之中认为“师道尊严”,往往认为教育者处于教育活动之中的主体。通过教育者对于教育内容的整合,经一定的教学媒介进而传授给学习者。学习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类似一个容器,将教育者传输过来的知识,全盘接收。很多年前,乃至今天,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才是主角,在教学过程中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没有弯下腰来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了解学生所需。这样的教学理念,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以及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学习和提高。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被打破,学生一跃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摆正自己的教学角色,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换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观念层面上,应具备师生平等的民主思想,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意识,要有理解学生的宽阔胸怀;在技术层面上,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面部表情,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善于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引导其快乐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之学者,兴趣为先,学习知识,必不可缺的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和认真钻研。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乐学、爱学。因此,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学生将会学得更好。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地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随着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的逐步实施,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工厂、企业被淘汰,不少新的工业部门脱颖而出。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决策者,计划投资建一个企业,除经营、管理方面的设想外,如果仅从布局角度出发,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陷入思索中,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合理利用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起于思,源于疑,问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中,提问是进行深化教学过程,了解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办法。教师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问题来进行深化教学,能够在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更利于深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激情。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的利用提问来帮助学生加深感悟课程内容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理解运用能力。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创设主动创设问题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提前预设。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能为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服务,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其次,课堂提问还应注意因人施问。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及学生解答,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及技能,但要注意提问时问题的难易要与提问对象的水平相适应,避免学生能力有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以免影响后续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因问题过易而失去提问所欲达到的预期目的。最后,课堂提问还应因时施问。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把问题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当处。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落在实处。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根据学科实践性、地域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强化“身边的地理”,注意将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课外拓展,积极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学生认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通过设置一定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自行完成的方式,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生活中去采集样本、验证结论等,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来学习,使书本知识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又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现学现用,加深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搞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途径有许多许多,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研究,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了解最新教学方法,不断的总结和探究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仇彬.怎样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26)
[2]吕大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之我见[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5)
[3]刘伟.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标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