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咸宁电大开展社区教育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社区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近几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种形势下,广播电视大学应该紧贴政府需求,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占领社区教育的制高点,发挥系统优势,搭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终身学习平台,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咸宁电大作为当地唯一的一所成人高校,肩负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历史使命,学校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保持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等学历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多种非学历教育培训,在开展社区教育上虽然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已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教育的基本条件终身教育,只要通过咸宁电大系统的共同努力,社区教育一定会成为电大教育又一新的服务平台。

一、咸宁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咸宁市社区教育现状

咸宁市下设一市(县级)、一区、四县共六个行政辖区,从对各辖区的调查情况来看,随着我市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对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总体上来看,我市社区教育已进入启步阶段,教育工作初见成效,社会反响已现端倪。

以咸安区为例,咸安区共有城市社区24个,其中永安街道办、温泉街道办各10个,浮山街道办4个。辖区内现有成人高校两所,老年大学一所,青少年宫两家,社区活动中心三个,器乐、美术、舞蹈、武术、电脑等各种培训机构若干,上述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社区成员自发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秧歌队、腰鼓队、木兰扇队、广场自由舞池在辖区城乡比比皆是,社区教育的氛围在各社区日趋浓厚。

(二)咸宁电大教育资源现状

咸宁电大座落于咸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温泉。学校内设有 “咸宁电子科技学校”、“咸宁市燎原广播电视学校”,下设有咸安、赤壁、嘉鱼、通城、崇阳、通山等六所分校,全校共有教职工267人,其中高级职称42名,中级职称90人,另聘有100多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学校拥有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论文提纲怎么写。建有C波段和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站和VBI接收系统,闭路电视播课系统,语言、理工、微机、财会模拟等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大屏幕投影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电话答疑和语音信箱终身教育,形成覆盖全市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天上卫星传播与地面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系统。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广大社会成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需求,学校综合运用印刷教材、视听教材、卫星播课、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和教师面授、答疑、辅导相配合,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地举办成人(职业)高等本科、专科和中等专业学历教育;举办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和继续教育;举办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再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普通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努力为广大求学者创造和提供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学校办学机制灵活,社会服务面广、教学管理规范。完善的教学资源为电大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咸宁电大开展社区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电大办学经费有限,难以长期开展公益教育。社区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公益性。在社区教育或者社区大学创办初期,政府的专项社区教育经费还没有明确立项和到位的情况下,电大必须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打开社区教育的局面,但社区教育的经济效益较慢,处置不好势必造成一个贴钱办教育的不良局面,并非长久之计。

(二)电大自身教育、管理任务较重,人手紧张。咸宁电大一般编制有限,相对于繁重的教育任务而言,人员相对紧张,加上电大比较特别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安排,更加凸显了这一矛盾。甚至一度有人戏言:电大是“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由此对电大工作的忙碌和性质的特殊可见一斑。因此,仅仅依靠现有的人员力量保证电大传统教育与社区教育同步发展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三)电大师资配置有限,相对内容广泛的社区教育需要显得狭窄。社区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任何一所电大都无法单独拥有足够满足社区教育需要的全部师资。对咸宁电大这样的基层电大而言,师资力量则更显单薄,而且师资的专业分布与社区教育的需求不对应,存在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隐患。

三、咸宁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

(一)政策保障优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部在2007年也明确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工作思路。2008年,咸宁市委、市政府以政府行文的方式决定“以咸宁市广播电视大学为基地,逐步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心,满足多层次教育需求,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今后,咸宁电大的主要任务是主动适应咸宁市日趋广泛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枨蠛蜕缁岢稍钡闹丈硌习需求终身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更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

2010年4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发文,批准我校在内的22个单位为第二批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实验中心,这是咸宁电大近年来在社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得到省级电大大力支持以及中央电大高度肯定的结果,在进一步为我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提供政策保障的同时,也将鞭策我们进一步拓展电大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继续做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二)办学基础优势

1、“软件”基础优势

咸宁电大有坚实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办学基础。自1980年创办以来,我校坚持 “一体两翼三多四面向”的办学发展思路。“一体”是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两翼”是为网络远程教育提供教学支持服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三多”是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办学,“四面向”是电大教育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农村、面向社会办学。

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咸宁电大通过边办学、边建设、边发展的方式,学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步实现了办学模式由单一的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向多层次、多规格、多科类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转变;办学形式由单一的电大系统垂直办学向多途径、多形式的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专业设置由单一学科向包括理工、文经、政法、师范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专业体系转变;教学管理由单纯的管理型向实体型的转变;系统建设由集中于城市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网状结构转变论文提纲怎么写。

其中最主要的“软件”基础优势是:有一支素质高、专业精、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化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以咸宁电大市直本部为例,有专业教师43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37名,占到专业教师的86%。这些教师和工作人员自电大建校30年来兢兢业业地工作,共培养本科、专科、中专毕业生25000多人,非学历教育培训7万余人次,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2、硬件基础优势

电大拥有无可比拟的现代网络平台优势。“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平台,包括“天网(卫星接收系统)”、“地网(互联网和宽带专用网)”、“人网(各级电大)”,为社会大众参与学习提供了先进的平台、便捷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利用远程手段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电大教育“三多”和“四面向”的特点,为各级各类人员提供了涵盖多方面需求的学习机会,提高了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文修养素质。借力于电大现有的网络平台资源,可以更好的开展社区教育平台建设,也可以解决资金紧缺和避免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系统办学优势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咸宁电大系统已形成了“统筹安排、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独立性强、完整性高的办学体制,并实行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的“五统一”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作为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终身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自中央电大实施开放教育试点近十年来,已形成了系统运作、分工合作、一站式服务的办学模式,以导学、助学、促学为重点,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运行为亮点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这个模式中,天、地、人三网合一,中央、省级、分校三级电大教学平台互动,综合利用数字卫星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构建了分布式教学资源,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学交互、信息互通和分层服务,在教学平台上以知识点为核心进行了资源的组织,多种功能的整合,实现了与教务数据、考试数据的互通,为学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电大系统优势还突出体现在拥有一支掌握远程教学规律、具有丰富教学及管理经验、专兼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人员队伍。学校的系统办学优势保证了电大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龙头地位,也为社区教育的系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育模式优势

电大作为全国最大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三十多年办学之路中始终秉承了“有教无类、教育公平”的全民教育理念,坚持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电大办学是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面试辅导与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小组协作与个性学习相补充,既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也不受教育对象年龄、职业、区域等的限制,较好地体现了灵活、高效、便捷的开放教育模式。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形式灵活的学习方式,求学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接受学习信息,从而达到学习目标。这种“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教育实施途径与方式充分地体现了教育资源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人本化,与社区教育旨在提高全体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社区整体精神文化生活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

 

#p#副标题#e#四、咸宁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选择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大加入到了社区教育的行列中来,咸宁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是对形势变化的正确抉择,一方面有新意地开拓了社区学院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也开辟了电大办学的新领域。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办学优势,笔者认为咸宁电大应从实际出发,有所作为和创新,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模式开展社区教育:

鉴于咸宁电大的系列办学优势,依托咸宁电大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及强大的远程网络体系终身教育,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教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建立咸宁社区大学,作为独立法人单位设置,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为专门的办学实体。

咸宁社区大学可设于咸宁电大,负责全市社区教育的总体管理和教学指导。各区统称“咸宁社区大学(某某)社区学院”,依托咸宁电大分校开展教学;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统称“咸宁社区大学(某某)社区学校”。社区或村统称“咸宁社区大学(某某)社区教学班”,自定学习地点,逐步构建四级办学的网络体系,让社区教育从零散无序走向系统有序,形成实体性、网络型的功能完备、上下协调的社区教育办学体系,构建功能齐全的社区教育体系。

(一)师资力量保障

社区大学的师资构成以电大师资力量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原则,注重引起专业机构等民间力量参与。由于社区教育的内容太过宽泛,任何一所学校包括电大都无法单独承担其全部教学内容。可喜的是,社会各类专业机构、专业公司、各领域的专才又确实需要一个展示自己、宣传自己、实现自己的平台,社区大学恰恰具备这一平台作用论文提纲怎么写。

借助电大人员队伍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专业从事社区教育人员和下属学校的考核制度,能有力、有效地推动社区学院工作的展开,并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同时可以借鉴电大的办学经验,对社区教育师资力量进行科学分组、合理使用,并努力创造条件给人员进修和培训等机会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办学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社区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对政府的专项拨款,要做到先出成绩、后要经费,努力争取,但不等不靠,争取实现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同时开源节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创造条件与社会企业以及热心人士合作开展公益性教育活动弥补部分经费。

(三)教育项目保障

咸宁电大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已具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多形式的媒体资源优势,在某种程度上看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电大现有的教育资源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当然社区教育需要各领域、多形式的教学素材和模式,电大可以通过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居民的切实学习欲望,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组织人员进行文字、音像、网络媒体资源等本土化教材开发。同时依托电大优势终身教育,突出电大社区教育的自身特色,根据咸宁实际,设计一些有需求、有特色、有素材的教育项目,把社区教育纷繁复杂、内容宽泛的教学内容分项突破、渐次展开。比如可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公民普法教育,不定期开展诸如养生、美容等专题系列讲座等,依托电大触角,将社区教育延伸到农村、山区、老人、小孩等不同阶层、不同年级、不同学历的受众身边。

(四)组织机构保障

政府对社区教育实行全面领导和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对社区教育的归口管理,咸宁电大全面负责社区教育活动全面执行;街道、乡镇作为基层社区单位,承担社区教育的组织发动工作。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大学承办、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 同时结合社区教育开展情况,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社区教育基地,作为咸宁社区大学的下级办学点或合作机构,有意识地探索社会各类教育机构参与社区教育的机制,更好的分享资源,共享电大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