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办学点为例,通过对远程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应该研究适合自身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利用系统办学优势,支撑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而提高整体的办学竞争能力。
论文关键词:远程环境,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及下属各办学点,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方向,其办学系统的构成是基于原江苏电大30多年的系统网络形成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一所具有远程环境特点的办学实体,具有独特的自身办学优势。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律的条件下,发挥独特的优势,进行江苏城职院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查与分析,对构建远程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从事职业教育的基层工作者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远程教育论文,客观地进行分析并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调查的立足点是针对具有远程环境特点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办学点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情况,调查内容的设置为4个主题17个分项,涉及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专家调查法和民意测验法,调查的手段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部分办学点(无锡办学点、常州办学点、南通办学点、昆山办学点、张家港办学点)的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无锡办学点2008级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表格49份,调查对象涵盖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及主要办学点,可以代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和状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系统办学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态度
分析:对目前江苏城职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看法为较好,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71.4%,超过半数以上,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28.6%,低于30%。这说明“学做合一、多证融合”及“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的,并具有自身内涵与特色杂志网。尽管如此,
项目内容 |
选项 |
统计数据(人) |
百分比(%) |
对江苏城职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看法 |
满意 |
10 |
20.4 |
比较满意 |
25 |
51.0 |
|
不太满意 |
11 |
22.4 |
|
不满意 |
3 |
6.1 |
|
在远程环境下学院是否需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需要 |
45 |
91.8 |
有一定需要 |
4 |
8.2 |
|
不一定需要 |
0 |
0.0 |
|
不需要 |
0 |
0.0 |
大部分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更紧迫的任务是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才是影响并决定学院高职类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教学改革的关键又在于改革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积极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新举措。
2.对目前机化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项态度
项目内容 |
选项 |
统计数据(人) |
百分比(%) |
目标体系 |
完善 |
5 |
10.2 |
比较完善 |
24 |
49.0 |
|
不太完善 |
20 |
40.8 |
|
环节体系 |
完善 |
4 |
8.2 |
比较完善 |
18 |
36.7 |
|
不太完善 |
27 |
55.1 |
|
条件体系 |
完善 |
3 |
6.1 |
比较完善 |
15 |
30.6 |
|
不太完善 |
31 |
63.3 |
|
实施体系 |
完善 |
2 |
4.1 |
比较完善 |
16 |
32.7 |
|
不太完善 |
31 |
63.3 |
|
管理体系 |
完善 |
6 |
12.2 |
比较完善 |
15 |
30.6 |
|
不太完善 |
28 |
57.1 |
分析:分项调查的内容有5项远程教育论文,从被调查者的认同态度的百分比数值看目标体系最高,环节体系其次,条件体系和实施体系最低。有63.3%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条件资源和实施过程处于不太完善的状态。这说明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体系所落实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必备条件有待建设,即教学资源和设备还需进一步的投入及整合。
另外实施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实践教学对象(学生)和实践教学过程,调查表明加强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探索远程环境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
|
选项 |
||||
突出优势 |
提升地位 |
共享资源 |
提高质量 |
共同发展 |
|
平均数值 |
3.39 |
2.33 |
2.76 |
3.57 |
2.96 |
排序 |
2 |
5 |
4 |
1 |
3 |
分析:本项调查的立足点是为了解被调查者对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目的的看法,以此可以确定我们进行远程环境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动机。这里共提供五个选项,要求按其重要性的顺序排列,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统计。结果排序从高到低是:提高质量、突出优势、共同发展、共享资源、提升地位。
提高质量为首要目的,表明被调查者对实践教学是保证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主要环节的认同和对实践教学作用的肯定。突出优势位居第二,说明被调查者认识到了江苏城职院是一所具有远程环境特点的办学实体,其系统网络形成了独特的自身办学优势,这个系统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是其他任何高等职业办学系统都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谋求学院和各办学点共同提高的发展空间,提高办学竞争力,从而提升在高等职业教育新格局中的应有的地位。
4.城职院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选项 |
||||
资源建设 |
培养方案 |
管理方面 |
服务方面 |
师资队伍 |
|
平均数值 |
3.14 |
3.55 |
2.51 |
2.46 |
3.32 |
排序 |
3 |
1 |
4 |
5 |
2 |
分析:本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被调查者从专业建设的高度, 通过问题的提出,确定探索远程环境下专业建设中的重点方向。这里共提供五个选项,要求按其重要性的顺序排列,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统计。结果排序从高到低是: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资源建设、管理方面、服务方面。
由于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为办学点的教育工作者,培养方案列为首要问题,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差异与指令性培养方案之间存在的矛盾。从统计结果看远程教育论文,远程环境下的优势发挥不够,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建设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还需要有创新的举措。
四、几点对策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设置专业群和整合教学资源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进行市场调研,针对各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岗位群设置公共平台,培养学生的通用技术和技能,而某一岗位群设有多个专业方向模块,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的能力,这样才能解决各办学点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灵活自主选择相应的适合本地区人才需求的专业培养方向杂志网。在对专业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专业方向模块的构建。这样,不仅体现了远程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且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差异的实际矛盾。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作为一个系统办学实体,其教学资源的总规模远高于其他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远程环境下组织办学运作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资源运行机制,构建有效的共享知识平台和资源库,整合各办学点的优质资源,将系统资源的整体优势放大并有机地应用在高等职业的办学过程中,使各办学点共享系统资源远程教育论文,形成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自身的一大新的亮点。
2.以远程教育特色,支撑高等职业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设虚拟实验室,开展网络实训,为学生提供无时间无地点限制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既训练学生的能力,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实践教学的办学效果。
建立网络实训平台,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职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远程高等职业仿真教学创新设计。以互联网为依托,为学生提供职业情境教学模式,实现虚拟教学,从技术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平台结构科学,硬件配置合理,资源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性,易于各办学点教师和学生运用,达到远程环境下的教学要求。
3.建立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远程支持服务系统
学生远程支持服务体系是电大系统开展远程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色远程教育论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要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建设适合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远程支持服务系统,例如构建类似电大在线平台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增加实验实训的虚拟实训系统、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系统、开放实验管理系统等具有高等职业特点的支持服务系统,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得到专业学习的支持服务,另一方面还能弥补资源不足对教学带来的影响,更有益的是各办学点可享受整个系统内的教师指导、资源共享、学习者的交流与协作。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远程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将引领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提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远程环境下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体,要充分发挥系统办学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在高等职业办学中的地位,为江苏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光先.电大系统特征及利弊分析[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
[2]汤晓华,黄定明,洪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黄新斌,王东江,戴金荣.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大发展的构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
[4]吴亚曼.谈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辽宁高职学报,2007,12 .
[5]吴学敏.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轻工教育,2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