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与“教育”

  摘 要:伴随着高职教育水平的持续性发展,在高职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提高,同时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在随之提升。在教学压力不断提高的环境之下,对于班主任而言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属于重点话题之一,以往的主动参与、全面管理的管理思路显然无法适用。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教育水平,该文简要分析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与“教育”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职教育 班主任 管理与教育 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099-02
  班级环境会直接决定学生的成长,同时班级也是学生学习以及活动的重要空间之一。班级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师属于班级的管理者,而学生则是班级的主体。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普遍是以自身为核心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显然会有意识地剥夺学生的主体权利,从而导致管理工作效益下降。对此,探讨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与“教育”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1 突出平等性的班级管理
  和谐班级环境建设需要从多角度着手,从班级的宏观层面上应当更加注重和谐文化、相互平等关系的建设,构建学习、成长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构建文化、学习的和谐班级,应用和谐的班级文化以及鲜明的文化组织结构氛围来感染其中的每一位学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构建和谐班级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但是对于不同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平等的班级管理要求之下,教师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管理措施。例如,对于学习无兴趣的学生,在管理期间需要尽可能以鼓励、激励的方式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对于纪律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承担班级纪律委员,借助岗位职责促使其更好地控制自身的纪律,同时参与到课堂纪律的管理过程中,从而达到课堂纪律的高质量控制。另外,在管理期间教师应当杜绝伤害性的语言,以差异性的方式对待学生时应当尊重学生。
  2 改善常规性生本管理工作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当中,班主任主要是以自身为中心,班主任的地位属于主导性,学生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只能够听从,并且学生不会呈现出任何质疑。在当代教育理念环境之下,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转变管理经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需要及时放下自身的权威性架子,善于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沟通,构建一个良师益友的关系。在班级管理的同时,需要有意识地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的同时也需要高度后总是民主与平等理念的发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促使学生可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展现自己[2]。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灵活性调整管理的模式,以民主选举、流转制度的方式进行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者,但是需要对参与班级管理的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班级集体的管理基础目标以及行为基础理念,对于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错误或缺點应当及时记录并妥善处理,对学生提供严格要求后需要长期坚持。另外,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自觉履行班级管理的相关条例,从而保障班级管理的民主制与平等性。
  3 优化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
  要想更好地提高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班主任需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反应,抓住学生的心理工作,多鼓励,让学生实现对自身的锻炼与提升。促使学生可以对学习与生活充满热情,并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形成学习效益的综合性提升[3]。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高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不能离开学生的心理改变,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应当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去个别对待的方式因材施教。另外,教师应当善于将事例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将各种事例作为评价行为与心理的重要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引导,纠正错误的心理认知或偏差,从而实现心理状态的优化,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4 创新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在具体评价期间,教师需要以巩固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态度为目标进行评价。和谐班级环境建设需要从多角度着手,从班级的宏观层面上应当更加注重和谐文化、相互平等关系的建设,构建学习、成长为核心的组织结构,构建文化、学习的和谐班级,应用和谐的班级文化以及鲜明的文化组织结构氛围来感染其中的每一位学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构建和谐班级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对于不同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首先,对于学困生。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较差、兴趣较低、学习能力较弱、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往往不受教师喜欢,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态度也比较冷漠。在教育中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导致只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才有出路,所以教师普遍对学困生有偏见。长久之后,因为学习成绩较差、不热爱甚至抵触学习,导致教师的偏见更加严重。对此,采取“以人为本”不仅是保障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转变学困生的有效措施之一。“以人为本”对于学困生而言非常重要,学困生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发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希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认可。对此,班主任需要积极应对,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鼓励性评价,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困生,在平常对待时应当积极、正面,可以先与学习无关,但是需要与品格、情感等相关,可以提出“穿着好看”“来得真早”等,在学生成绩或学习态度方面改变时应当及时发现并提供相应的表扬,此时这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态度便会得到显著的改变,不仅实现了课堂氛围的改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困生转变也提供了一定帮助;其次,对于中等生。班级中中等生属于重要学习资源,同时对于班级成绩也有直接性影响,人数也是最多的,只有在对中等生形成直接干预影响的同时,才可以真正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对中等生提供正确的看法,以班级、学习的努力进行发现并评价,努力在班级中构建一个理想的氛围环境,从而促使班级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赏识教育的同时,对于中等生而言需要更多地将赏识放在进步和发展方面,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促使中等生在班主任的赏识之下可以不断成长,而不是向着学困生发展。在班级中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与学困生一样的赏识鼓励方法;最后,对于优等生。尖子生的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班主任应当积极地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为学生制定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尖子生而言教师应当善于发现他们的缺点,例如,在学习方面成绩优秀、家庭条件较好但是存在目中无人的心态是,便可以以他的缺点为重点进行相应的活动,如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围绕“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理念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从而主动投入到团体当中,与其他学生共同成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