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学活动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又乐于操作的一项艺术创作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 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 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可见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才是美术活动的真正要义,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科学的艺术教育观,注重培养幼 儿主动性、独立性、感受性、表达和创造能力。 那么结合指南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采用“体验、操作、游戏、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感知与体验、想象与创造等本体艺术的培养。
  一、体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各种事物及现象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都是在创作者和欣赏者自身的体验上进行的,体验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幼儿通过体验可以在经验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一)直接体验
  直接体验是指人身临其境地经历某种事件感受某种气氛,产生某种特殊的情绪和认识的过程,这种感受是一般的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因此教师应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组织幼儿外出游览,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
  1、在郊游、户外写生等活动中,获取经验
   指南第一个目标就指出“喜欢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 ,到自然界中去发现美和感受美,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本地区的一些旅游景点,组织幼儿郊游,在游玩中,教师应有目的的、有计划的 引导幼儿观察、感受身边的美好事物。有时还可带上小画板、纸及塑料袋,将自己所看到景物等画下来,将自己发现的美好事物收集起来。如:我园组织幼儿春游民 族广场公园时,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喂鸽子,和鸽子做游戏,引导幼儿观察鸽子在飞行、落下、吃食时的外形特征。之后我又和孩子们一起漫步在“欧洲风情街”上, 在领略欧洲风情的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欧洲建筑的特点,回来后,我组织幼儿画鸽子、建筑及我和鸽子做游戏、未来的房子等。孩子们画的都各具特色。琥珀山庄是 合肥的一大旅游景点,有假山、草地、池塘、亭阁,景色宜人,我经常把课堂搬到草地上、假山旁、亭子里,带上画板和纸,组织孩子们写生,写生时,教师不做太 多的干涉,让孩子们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手画出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在组织幼儿秋游逍遥津公园时,我带孩子们一起观察秋天树木的变化,落叶的美,收集色彩、大 小、形状不一的树叶。
  2、在种植与饲养角的活动中获取经验
  幼儿比较喜欢植物和动物,教师在组织幼儿种植、饲养的同时,有意识 的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及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的体态特征等。如我们在班级的自然角里种植了瓜叶菊、太阳花、一串红、菊花等,在动物园里饲养了小兔子、小 鸡、小鸭、刺猬等。我和孩子们一起给花浇水、给小动物喂食等,并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在启发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美的过程 中,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间接体验
  直接体验会受到物理方面的限制,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时间、 空间、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因此不可能对一切事件和环境进行直接的体验,间接体验正好在量的方面对直接体验作了弥补,我们除了通过图片、模型、影视等媒体进 行间接体验外,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使得许多生动的情境和丰富的作品全面地、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幼儿的所有感官都同时发挥作用,产生丰富而微妙 的感受,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产生美术创作的欲望。如:在大班美术――圆的世界里,为了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圆通过添画、变形及组合所变化出来的物体形象概括为三类,并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演示,激活幼儿的思维,启发他们想出各种圆的 物体。在幼儿操作完以后,又将网上下载的各种美观而生动形象的圆的物体展示给幼儿欣赏,既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又再次激起了幼儿美术创作的欲望。
  二、操作,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指南目标中还指出“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因此让幼儿操作就是就是给幼儿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而幼儿愉悦性、体验 性、创造能力都是在操作中获得的。操作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非美术工具材料以及经过处理的无毒、无害的费旧物品、自 然物等均可作为幼儿造型的材料。可以利用的美术工具材料如:图画纸、色卡纸、腊光纸、砂纸、橡皮泥等,非美术工具材料如:石子、包装箱、废纸盒、绳子、棉 花等。幼儿可以在不同的材料操作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不断地去感受美、表现美,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当然众多材料的准备会给工作 带来许多的麻烦,这时我们就要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使得工作起来得心应 手。花是幼儿常见也比较喜欢的植物,我们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操作材料,分别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自己对花的认识。如:在不同质地的纸上画花,各 种不同形状的彩色纸片贴花,染花、漏印花、橡皮泥捏花等等,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再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得幼儿在使用不同操作材料自由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中,欲发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创作欲望。
  三、游戏,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情趣和兴趣
  “对于儿童来讲,艺术就是一种 游戏,只有儿童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心理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并且被儿童所接纳。”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组织教学,可以使幼儿在愉 悦的氛围中有意无意地进入游戏状态的美术活动中,喜欢并自觉自愿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借助或运用工具材料、符号或美术语言等手段,反映客观现实的自 我,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律动、情感共鸣,产生美感萌芽,唤起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而且可以利用游戏的情节,使幼儿对美术活 动的兴趣有增无减。如:在大班美术―圆的世界里,我将整堂课设计成一个游戏情节,我绘制了一幅大的美丽的城堡图,我以圆圆国国王的身份邀请一些圆的物品到 城堡里做客,请幼儿帮忙找一些这样的客人送到城堡里。接着我又告诉幼儿,老师也找了一些这样的客人,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边看边启发幼儿想出圆的物体 后,再将屏幕上的客人送到城堡里。在游戏情节的吸引下,幼儿不自觉地进入到美术创作中,在幼儿绘制圆的物体并送到城堡里的过程中,教师以国王的身份给予适 时的指导和恰当的评价。然后国王请孩子们到城堡图跟前来共同欣赏,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并感谢孩子们对它的帮助,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再如在 小班绘画小草的教学里,我扮演小兔跳到小草长得好又很茂密的地方去吃草,小朋友都想让我到他那里去吃草,绘画的兴趣可浓厚了。
  四、指导,体现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美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而且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如何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能自由表达和创造性的表达 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艺术提高了要求,我认为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在幼儿创作过程中,走进孩子的世界,解读孩子的作品,根据每个孩子 的不同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才有可能贴近每个幼儿的实际需要,指导才最有效,幼儿也最容易接受,而不能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从表现技能、象不象、美术教学内容 是否实现等方面来指导,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为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他们的每一副作品都蕴涵着一个小小的 故事,因此教师这时应成为儿童绘画语言的帮助者、引导者、倾听者、观察者,体会儿童绘画的心声,在与儿童合作和交往中,诱导幼儿自发地进行绘画表现,并根 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技能技巧方面的指导,让他们想的(思维)比画的(技巧)好,使得幼儿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如有一次小班绘画―我家的窗 帘活动中,我请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表现窗帘, 看谁家的窗帘最漂亮。在创作中有用曲线表现的窗帘,有用彩色线条、彩色小点绘制的窗帘,各种各样色块组成的窗帘等。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知道用曲线表现的窗 帘是被风吹起来了,在洞悉孩子的心声后,我一方面指导幼儿大胆地用连贯的曲线去表现,一方面帮助幼儿如何去把风的感觉表现出来,在我的帮助和孩子的努力 下,作品非常成功,孩子看着自己的佳作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将自己的作品骄傲地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还强烈的要求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看,那种成功的喜悦 感溢于言表,也同时让我尝到了教育的快乐。
  当然领会指南精神,将其贯彻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注重个体发展,充分发挥和挖掘幼儿阶段美术教育的真正内涵,使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感受型、表达 型和创造型美术教育中在感知与体验、想象与创造等艺术能力方面得到培养 ,注重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