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作

  摘要:初中历史的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成绩、掌握答题技巧之外,学生还需要用历史时空的观点看待现实问题,培养历史人文思维。因此,教师除了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促进历史故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情节的穿插和故事的变换加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从而强化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關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应用;作用
   一、 前言
  历史的长河发展至今,积淀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不仅为初中历史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有效认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同时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感知历史人物和时代的兴衰,进而能够用历史时空的观念来总结观点,有效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
  二、
  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 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
  首先,历史故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对于开启学生知识殿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讲到“贞观之治”的时候,通过为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事件,可以加深学生对该事件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知识内涵。其次,历史故事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情操。历史教学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总结历史规律,用历史时空的观点思索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引用丰富的故事性素材和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其民族归属感的同时,也能有效涵养其情操。
  (二) 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故事性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并逐个突破学习难点。具体来讲,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点,碎且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运用故事的讲述,可以将这些内容用时间或事件的线索穿插到一起,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其次,有利于帮助学生还原历史真相。历史故事中大多含有传奇或感性的色彩,学生在接纳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从历史背景入手,综合分析整个事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引导作用,对历史人物也能有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判断,如秦始皇、刘邦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时空思维能力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教师以历史故事作为引导,还能有效培养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能力。在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理论和图表内容,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编者不能对这些知识进行事无巨细地讲解,因此就会对学生的判断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导,学生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抽丝剥茧,将人物关系、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内容搞清楚、弄明白,并透过这些问题的现象看本质,引发一系列的思考等活动,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 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
  人们都知道,历史是没有结局的,只要时间不停止,历史发展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因此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不会终止。但毕竟初中历史教材和课堂,对于学生关于历史知识的引导十分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此,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历史故事进行引导和嫁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讨和回顾,使其用辨证和跨越时空的观念来看待和理解现实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有利于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应遵守的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教师在引用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故事的科学性和可考察性,并不能一味地为了求新求异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杜撰或者夸大历史,也就是对历史故事进行“再创造”,这样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对学生价值的判断和选择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应用历史故事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真实性原则,将历史真相原原本本地还原到学生面前,不带有一丝的偏见和夸大,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识和思维。
  (二) 针对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历史故事的时候,还应该保证历史故事与教学内容的贴合性,应用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为了误导学生,或者是单纯想要给学生讲故事。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需要注重故事情节与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一切还是应该立足于课堂,学生对故事的感悟最终还要回归于教材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实现课外与课内的双重教学价值。
  四、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 用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来讲,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厌倦的心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和应用历史素材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考察当前初中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情况,在有效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强化历史故事和课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科举制的创立”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和电视剧片段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创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包括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经历了哪些朝代,最终被废除的原因有哪些等,让学生对科举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定义。作为辅助,教师还可以利用科举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现在同学们考试的时候都是封卷的,批卷教师不知道大家的姓名。但是以前有一个叫阎济美的学生,第一次参加科举没有考上,就给主考官写了一首诗。后来他又参加了一次科举,正好也是上次的主考官,因为主考官对阎济美的印象还不错,所以阎济美也就成了不封卷的幸运儿,成功考上了举人。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科举考试的好奇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代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