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摘 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让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出现了很多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简单了解了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后,从教学重点、历史场景、学生特点、学科特点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微课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案例深入分析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教学;教学思路;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正式进入电子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变化,教育作为国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将微课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初中历史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必须要把握住的机遇,利用微课的便捷性、快捷性,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 初中历史教学现狀
  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教学内容,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也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初中历史是高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学科,不单是一门考试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素质教育学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有意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在进行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对待历史事实的判断统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看待历史,让学生对历史文化形成深刻的了解和感悟,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历史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抽象知识更加真实、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形成立体化的思维模式,真正掌握科学、实用的历史学习方法。初中历史中基础知识较多,包括大量历史事件,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法令、条约,这些知识内容较为枯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威胁到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授课,那么可以更好的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调动,从而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让历史学习能力、历史思维得到真正的提高。不仅如此,通过微课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初中历史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 微课的应用应贴合教学重点
  微课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学习方式,突出课程中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分析历史问题,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理清重点同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每一个历史知识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关键节点,想要学生真正的理解、记忆这些内容,就要将历史知识中的重难点提炼出来,深化学生的认识。同时,学生可以对重点内容重复观看,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掌握和理解,比如:在《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课程中,“闭关锁国”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利用微课授课,播放小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理解闭关锁国的危害,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很多历史知识是连贯的,尤其是重难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连贯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要利用微课技术巩固基础,同时明确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性。
  (二) 微课的应用应符合历史场景
  微课的应用还要符合历史场景,运用微课重现历史场景,以此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目标,初中历史教学除了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之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贴合历史场景,制作出优质的微课,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比如: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网络视频给学生展示真实的历史,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调动,从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影片片段,让学生体会到长征的艰难,进一步加深爱国主义情怀。需要注意的是,视频节选必须要抓住重点内容,以此让学生精准把握住历史知识。此外,在选择影片片段中,和主要历史场景无关的部分要及时去除,避免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
  (三) 微课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特点
  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社会阅历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利用微课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微课,让微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的社会经验、认知能力相对较低,在评价历史人物、历史问题上,会出现主观臆断的问题,无法客观地进行评价。在设计微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正确、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比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课程中,关于大运河问题就需要辩证、客观地进行分析,既要认识到大运河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又要认识到大运河的负面影响。
  (四) 微课的应用应适应学科特点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还要全面考虑到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初中历史涉及内容较多,历史知识相对繁杂,如果微课的应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学生历史知识系统的构建和科学时光的形成,弊大于利。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录制,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不能够单独录制一套视频,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更新微课视频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保证知识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要和历史教学相交叉,并且实施总结,便于学生记忆、思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