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戏剧活动是根据幼儿已有的发展基础,教师能够融合戏剧、艺术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综合教育的活动。戏剧活动中所能收益的幼儿的语言能力、表现能力、社会性发展、创造性思维等都可融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本文阐述了戏剧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让戏剧助力活动开展,让活动为戏剧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促使每个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戏剧;一日活动;巧安排
近年来,幼儿戏剧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它作为一种游戏,一种艺术,散发着独特的教育魅力。过去, 戏剧活动的主题通常是由教师或专业戏剧创作人员来完成的。我们发现,只要引导得当,幼儿是完全可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的。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幼儿戏剧的经验,其中根据幼儿已有的发展基础,教师能够融合戏剧、艺术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综合教育的活动。戏剧活动中所能收益的幼儿的语言能力、表现能力、社会性发展、创造性思维等都可融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不留痕迹之中,寓戏剧教育于教学、游戏乃至休息模式中,让班本戏剧成为活动、游戏主题,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一、零散时间巧利用,“技巧”练习游戏化
在一日生活的过度、等待环节,比如如厕、点名等时间段,这些环节可以为戏剧主题活动开展进行一些“技巧”练习。例如:大班戏剧活动《老鼠嫁女》,其中有段京剧特色的表演,在京剧演唱及表演上存在一定难度,针对幼儿能够大胆的自由歌唱的难题上,鼓励幼儿在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可以用歌唱的方式向我打招呼,我同样用歌唱的方式回应幼儿,在早上点名字的时候,幼儿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回答他们的到来,比如可以拍节奏说,可以唱的方式等不一样的方式回答。戏剧活动的一些难点和一些大胆表现的肢体造型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就轻松解决了。
二、区域活动多渗透,各年龄段同开展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戏剧活动,主题式戏剧活动与各领域之间进行融合。例如:小班孩子喜爱动物、乐于模仿,可以开设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戏剧活动,并且可在科探区投放适宜的玩具、图片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等特征,在表演区课提供动物头饰、服装等,学习简单的搭配着装,建立角色意识。中班孩子开始有角色的意识了,可以在表演区开展一些“娃娃家”“理发店”“超市”等。在活动中模仿、交流,从中习得表演技巧。大班幼儿的自主能力加强,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取相应绘本、故事,自主选取角色、尝试表演。并且可以根据兴趣,自我确定主题,进行戏剧创编。
还可以增加游戏通道,老师在班中的小舞台或活动室的一角设置戏剧表演游戏区,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表演游戏,同时也用椅子、桌子、积木……进行区域的分割,标出“表演区”和“观众席”,表演游戏的背景也简单轻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自由搬动和摆放,起到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三、主题活动来融入,一日活动更有趣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创作、排演的过程可以锻炼人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非常适合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自绘本、动画片、电影、电视或舞台剧的经典儿童故事,往往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文化精华。其中那些主题、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趣味性强,结构简单,有明确的戏剧冲突,便于幼儿用动作表现的故事,可以改编成戏剧主题,例如《三只小猪》《小红母鸡的面包》丑小鸭《皇帝的新衣》等。
在初步确定主题、内容或剧本框架之后,对于年龄稍大的中班或大班幼儿教师可以与他们个人或小組进一步讨论每一幕的具体内容,并用流程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或教给幼儿一些方法,如画图或贴图、结构图填空等,帮助他们把创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另外也可以采取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剧情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进行戏剧创作和记录。
例如:中班戏剧《小红母鸡的面包》,在开展主题“我喜欢的动物”时,可以扩充有关“鸡”的知识内容,并在游戏中加入“面包工艺”、“制作面包”等元素。又如《小河马的牙》是教师为小班幼儿创作的剧本。故事讲的是小河马贪吃糖果,把牙齿吃坏了,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补好牙齿并养成了刷牙的好习惯。全剧一共分为三幕,第一幕的主体是长牙舞集体表演舞)和吃糖舞(邀请舞),第二幕的主体是蛀虫舞(牙齿和蛀虫的互动表演舞),第三幕的主体是刷牙舞(集体歌伴舞)。
我园由于设施陈旧,必须拆迁改造,幼儿园将在二十四中分校过渡几年,由此引发了“我们搬家啦!”这一长达两个月的主题探究活动。我们希望将孩子们的探究结果创编成童话剧,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框架。最终,教师想到了经典故事《阿拉丁神灯》。结合这一课程事件,在整个戏剧的创编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了阿拉丁的神灯的帮助,平凡的包子铺的小猪包子来到了洋气的蛋糕房,与蛋糕房的各式点心展开了走秀PK……这个戏剧孩子们后来演了很长时间,百演不厌。
总之,我们要把戏剧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让戏剧助力活动开展,让活动为戏剧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促使每个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也.戏剧人类学论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3.
[2]刘诗仁.读戏剧的游戏性[J].民族艺术研究,199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