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诗歌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情境,形象展现诗情画意,拓展诗歌意境,扩展孩子的想象,丰富他们的视听,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大大提高幼儿诗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园诗歌教学
一、优化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控制能力差,呆板的图片、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幼儿。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画面,把静态知识动态化,使抽 象知识形象化,让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创设出更为真切的体验情境,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 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小班诗歌《星星》教学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闪闪烁烁;(推近)明亮的星星一 闪一闪眨眼睛,伴随着优美的《梦幻曲》深情的诗歌朗诵,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睁大了眼睛,教师抓住契机适时提问:星星什么样?星星在哪里?……生动的画面、 动听的音乐与激情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幼儿进入了诗的世界,陶醉在如诗如梦般美丽的意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优化了情境,推动着幼儿主动、快乐地学习。
二、生动形象,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于一身,化静为 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为幼儿生动的表现出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有利于幼儿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 解,既发展了幼儿的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如大班欣赏活动《云彩和风》,诗歌中美丽又多姿的云彩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可遇不可求 的,因此幼儿对天上的云彩和流动的风之间的关系自然不具备丰富的前期经验,而优美的诗歌语言也只能触动幼儿的感知神经。在教学活动中,我制作课件将诗歌中 云的变化:船、狮子、娃娃等形状的变化过程清晰地演示出来,将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再加上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极为生动地展现出了 《云彩和风》蕴含的优美意境:云彩的变化让幼儿仿佛触手可及,使幼儿直观地观察到了云彩的变化过程,亲身感受到云彩变化过程的奇妙,十分有效地帮助了幼儿 对风吹云动的变化过程的理解。因而幼儿在创编活动中兴趣盎然,创编出许多精彩的新诗句。
三、拓展意境,扩展想象,提升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可以跨越时空间的限制,提供大量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现实中无法感受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从而使更多的信息,多方 面、多角度地传播到幼儿的大脑,拓展意境,扩展想象,使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创编。
如,在 续编诗歌《家》这一活动中,重点是让幼儿仿编诗歌,我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大量丰富幼儿相关知识的教学信息以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呈现,如:水波荡漾的 小池塘、欢快游泳的小鱼儿;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地、活泼的羊儿;黑黑的夜空、闪闪的星星……具体形象生动又优美的画面给了幼儿诗意的启发, 进一步丰富创编的内容,有效地帮助了幼儿拓展想象,幼儿积极地在画面中捕捉信息,去观察、去想象、去感受、去创编,迁移知识发展技能。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 流自由讨论尝试着仿编诗句,然后再将自己仿编出来诗歌内容做进了课件中,直观呈现出了思维的结果,孩子们欢呼雀跃,情绪高涨,沉浸在无边的诗情画意中……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四、丰富视听,促进表达,感受诗歌情趣
诗歌蕴含着多元化的审美价值。诗歌文字简洁,主题单纯,语言精 炼,意境深远。多媒体以丰富的形式创设出诗歌意境,充分地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诗歌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使幼儿在视觉上产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体 验听觉上美的感觉,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之美从而产生表达诗歌中的语言的欲望情不自禁地进行有表情的朗诵,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轻松自如,吟诵表 达。
如,在中班诗歌《秋天的颜色》教学活动中,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很多展现秋天颜色的图片制作成配乐小电影和多媒体课件,色彩美丽而丰富 的秋天美景,优美动听的诗歌朗诵,配以理查德著名钢琴曲《秋日私语》,将幼儿带入如诗如画的秋天美景中一一小草轻轻地说:“秋天是黄色的”、松树大声地 说:“秋天是绿色的”……多媒体展现出小女孩脚下枯黄憔悴低矮的小草,以及高高山顶上苍劲挺拔的松树,幼儿很快理解了小草为何是“轻轻地说”,松树为什么 是“大声地说”。在如此诗情画意中,幼儿很快情不自禁地跟诵并仿编出了:苹果甜甜地说:“秋天是红色的”;石榴笑眯眯地说:“秋天是亮晶晶的”;棉花咧着 嘴说:“秋天是白色的”;小朋友高兴地说:“秋天是彩色的”……有效促进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诗歌教学插上了双翼,引领幼儿走进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