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深入,给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生物教学中,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好的探究精神,对学生综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探究式教学含义,认识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根据探究式教学价值,提出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于自然科学的课程,结合新课标改革要求,生物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教学材料上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生物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把其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作为每个初中教师,需要对新课标改革要求有深入了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给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 探究式教学含义概述
  探究式教学也被称之为发现教学法,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概念过程中,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对应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找出问题答案,便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主要是把学生当作主体,教师负责引导,让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找出解题思路。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时,教师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便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二、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意义
  (一) 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了大量实验课程和探究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占比比较大,是开展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核心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方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自主学习,感受学习乐趣,引导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探究式教学更加灵活,是当前比较理想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习更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对学生学习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得出解题思路,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让学生处理和分析问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问题处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给学生良好情感培育提供条件。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问题假设,制订探究学习规划方案,并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最终结果,通过对结果比较,让学生及时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便于学生终身学习观的养成。
  三、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 合理选择教学材料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探究式教学模式价值充分发挥,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对应的教学材料,并把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给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条件。例如,在讲解植物生殖内容过程中,教师根据讲解内容,提前安排学生对种子形成和传播方式进行探究,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合教学材料进行探究教学,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化学生主旨,扩充教学范畴,落实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制订教学规划,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更给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条件。
  (二) 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生物教师是生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材料和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根据整合的材料进行问题分析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讲解细胞分裂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并向每个小组提出对应问题,由每个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学习分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得出最终结果,由各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对该小组发言进行评价,之后由教师统一指导。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探究式教育,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生分析问题思路和方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现有知识框架,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三)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总结学习经验,找出问题处理方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就是学生思考分析过程,从而得出最终结果。学生在做实验时,不但可以掌握具体的学习知识,同时也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了培育,便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例如,在讲解细菌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前制订教学方案,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如环境对细菌成长的影响,怎样才能抑制细菌生长等。通过不同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加强对细菌知识点的了解,并且更加具体掌握生物中有关细菌的内容,联合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得知细菌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扩充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让学生快速形成对细菌的科学观念。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社会活动能力,让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 有层次开展分组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此同时,小组教学模式也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因为当前初中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分组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对于普通水平的学生,教学目的在于基础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熟练掌握,之后给学生适当安排习题,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知识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不可把目光局限于书本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知识点延伸,让学生知识积累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利于学生今后发展。例如,在讲解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内容时,可以把学生划分为三组,A组为后进组,根据实际生活,收集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案例;B组为普通组,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C组为能力组,根据实际生活,制作一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计划书。通过层次教学,让各个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引导所有学生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