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

【摘要】 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更是幼儿数学的源泉,我们的生活无不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幼 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学;生活;游戏;知识迁移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作为描述和解释事物存在方式、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渗透在幼儿生活之中,它帮助儿童认识世界,给儿童提供解决 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而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的真谛,正是趣味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追 求的。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数学知识抽象学习起来单调枯燥,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教师根据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等特点,在 数学活动中渗透艺术手段和各种游戏,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如:在探索数、量、形的过程中教幼儿用儿歌的形式概括其特征及规律,并指导幼儿用对歌的形 式来回答,既能渲染气氛,又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如,多给幼儿操作机会,在认识序数活动中,采用送小动物回家的方式“小白兔的家住在第一层第二间,请你 送它回家吧。”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地接受了序数的概念。教师在使用数学游戏时,应注意将活动目标在玩的过程中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并掌握游戏的难易 度,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
   二、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给我们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如班级里有多少小朋友,有几位老师,摆放了几盆花,水彩笔中有几种颜色等等。这 些信息都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但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们去体验,去关注,体验的过程是孩子们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过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 时,也找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数学。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将会对数学产生最初的兴趣,建立最初的科学概念。我们从生活中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幼儿 对数学产生兴趣,因为越贴近生活的东西幼儿就越喜欢,有利于帮助儿童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 才能使幼儿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三、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
   没有探索,幼儿掌握的知识就没有实际意义,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探索式的学习活动中,儿童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创设多彩的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因此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如幼儿在玩“开 商店”的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同时提出适当的规则,那么幼儿在游戏中就会练习用分类的方法摆放商品,顾客运用排序的方法购买商品,营业员自 然而然地运用加减法来收取钱款,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应运而生,活动后要留给幼儿充分的尝试、讨论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大胆尝试、求异、求新、敢于提出 问题,并也敢于去解决问题。
   2. 创设互动空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说,数学知识是幼儿在亲身感知、主动探索的操作过程中获取的,我们应借助各种有趣的操作活动和数学智力游 戏,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如在认识图形活动中,我们利用七巧板这种玩具来让幼儿拼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案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用多块七巧 板来组图,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去观察、探索,改变原有组合,去进行新的尝试,从而不断找出新的方式使思维更灵活独特。又如,在认识数 学活动之前,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采用语言、游戏或桌面互动游戏来引导幼儿积极动脑,使幼儿的思维活动一环扣一环,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幼儿一旦学会将数学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观察,许多新问题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如:如何请6只小鸡乘坐3辆车呢?如何将一盒饼干分给一组小朋友呢?这时,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利用数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同时数学抽象概念的确立,也使幼儿完全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数学便产生 了,而伴随着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而来的成功和喜悦,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1. 循序渐进地安排数学内容,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只是周围环境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但这些简单的内容也 有着由易到难的内在联系,如:先要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实际意义,才能理解数的分解组成,进而进行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在认识形的过程中,则要先认识平面几 何图形,进而过渡到立体几何图形。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也存在从一元分类逐渐到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的过渡关系。教师应充分精心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合理地 按着循序渐进的顺序将教学内容提供给幼儿,引导幼儿用己知经验去探索新知识找到答案,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幼儿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 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的身高、体重、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 一看日历,感知年、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说出自己一天的活动――起床、上幼儿园、吃饭、游戏、睡觉、离园等,引导幼儿认识时 钟,感知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只在幼儿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给予适时帮助和引导。
   总之,幼儿数学教学应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通俗易懂的知识,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资源,适当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同的温度胁迫对黄瓜抗冷性影响的初步探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