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注式阅读法”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从“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本情况和教学意义,并提出了“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法”
一、前言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阅读教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教学标准理念,将“批注式阅读法”积极引进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能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提升总体的教学水平。
二、“批注式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性
1.“批注式阅读法”的基本情况
批注法是传统阅读方式,主张在阅读环节采用文字、记号标注文本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阅读的心得体会和审美感悟,完成對文本内容的批评和注释。“批注式阅读法”是在传统评点法基础上形成的,符合当前阅读实际情况,其主要是指读者通过品味文本的语言,鉴赏分析、总结整理文本内容,使用文字、记号的形式标注好文本的结构、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情感思想等。“批注式阅读法”较为关注读者的个性化体验,将读者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读者使用这一阅读方法,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水平和人生经验,深入、全面地对话文本,从多角度解读和感悟文本内容,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2.教学意义
高中生已经拥有了较为充分的知识储备,有着较为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是强化自身阅读能力,实现阅读目标的重要前提。新课程教学标准给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提出较高的要求,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推进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保障。将“批注式阅读法”积极引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授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性阅读习惯,养成热爱阅读的爱好。“批注式阅读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
(1)顺应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各项要求,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本阅读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全面地感知文本的语言、结构和内容,并从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入手,掌握文本的内涵。
(2)学生使用“批注式阅读法”,发挥自身对于文本思考、归纳、鉴析以及整合的认识,积极合理地使用文字、记号和图标实施批注,重点记录自身关于文本主题、内容、章法结构以及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方面的感悟。学生在不断批注各项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从文本入手,实施整体性把握,开展全文点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某些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和鉴析,在针对性的点评过程中,尽可能地挖掘部分文本所表达的内容。
(3)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进行中,积极使用“批注式阅读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话语权过大的情况,避免枯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者,引导整个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批注,并始终保持深度的思考和分析,从而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文本、鉴析文本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1]。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批注式阅读法”的应用
1.全面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
课前准备是师生对话的过程,需要划分为教师、学生两个方面。[1]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需要针对班级情况进行细致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基础、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水平,明确课堂教学的起点,强化教学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内容,理解透彻文本中的各项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和主题[2]。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某高中语文教师讲解这节课之前,明确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感知分析诗歌中的语言文字,再现诗中的意境,促使学生品味和感悟诗中的宏大气势,体会诗人广阔的胸怀。该教师在教学准备之中,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即湘江秋景描写的情况以及融情于景的抒发方式,梳理教学思路,总结诗人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并把握其中需要注意的批注内容,列举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问题,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2.深入细致的文本专题批注
很多学生在自由批注的过程中,容易找不到文本内容的重点,出现误读文本的情况,浪费了教学时间,影响到教学效果。对此,在使用“批注式阅读法”的过程中,通过专题批注,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其能够促使学生专注于文本内容,聚焦到文本的重点,实现深入、细致的探究和解读。在专题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记录下自身的疑惑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得到良好解答[3]。
如,教师在讲解《赤壁赋》中“月”这一意象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月”意象所代表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专题批注,有意识地寻找“月”这一意象所体现的内容,让学生批注与之相关的语句,记录下自身的感想。学生会回答出“月明星稀”“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抱明月而长终”“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这些‘月’都是真实的月亮吗?”“这些‘月’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学习和研究文本的内涵,感受作者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3.科学合理地教授批注方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上述的专题批注方法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结合教学文本内容,有意识地教授学生一些科学合理的批注方法,便于学生全面阅读文本内容。当前语文阅读活动中,常用的批注式阅读方法主要包括提纲式批注方法、循序渐进式批注方法、符号标画批注方法、联想式批注方法等,教师可以分别列举出不同的文本内容,让学生使用这些批注阅读方法,进行练习工作,促进学生充分感受各种批注式阅读方法的魅力,并且能够结合文本内容,选择最为合适的阅读方法,了解批注式方法的优势和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