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 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等四个领域。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劳动与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
然而在不断研究实践的同时,我们也痛心地发现,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模仿制作,轻自主创新;重成果质量,轻道德修养”等错误倾 向,照本宣科的所谓“常态”教学还有一定市场。根据这一状况,我校发掘校园资源,建成了一个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简称“绿源生态园”)。并结合课程改革, 设置了“绿源”校本课程,通过不断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常态教学模式,即“搜集资料,共享资源——做中探究,尝试发现——合作交流,补充 提高——立足创新,生成拓展”的常态四步教学法,并力求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具体分述如下:
一、搜集资料,共享资源——从生活中预设
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是课程建设必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必须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类非学术性、非学科性的新型课 程,应该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常态四步教学法根据此原则把“搜集资料,资源共享”作为第一步,即课前安排学生就活动内容进行调查,通 过访问、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一起分享知识乐趣!例如《欢乐枇杷行》这一活动设计,课前老师布置学生针对枇杷的价值和不足之处进行资料搜集, 在课堂上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作了精彩展示:
①我在图书馆的一本书上看到枇杷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②我问了药店的阿 姨,她说常吃枇杷可以预防感冒。③枇杷中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具有保护视力,促进儿童身体发育的作用,这是我自己在网上查到的。④(出示枇杷露)上次我咳 嗽了,妈妈去药店买了这个枇杷露给我喝,喝下去感觉凉凉的,嗓子就没那么疼了……
通过让学生集思广益,多方查找,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下一步探究的兴趣,也为探究做好相关的储备。
二、做中探究,尝试发现——从生活中提炼
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它的最根 本特点。我校的常态四步教学法第二步是做中探究,尝试发现,即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材料,由学生自己确定探究内容,大胆进行尝试,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 发现。老师仅提供必要的、最基础的帮助,而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例如《心锁环》这一活动设计,教师没有直接出示心锁环的制作步骤,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尝 试发现心锁环的制作诀窍,具体过程如下:
师:每个组只有一套心锁环,大家玩不过来怎么办?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心锁环。怎么来制作呢?书本的第31页就有答案。(稍停顿,等学生翻到后再提下一步要求)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看看心锁环的结构和制作步骤,也可以看看老师出示的样品,用手摸摸,动脑想想。
①生:心锁环由横杆、弯杆和心形环组成。(你看得很认真)你们发现了吗?称它为心锁环主要是因为它有什么?(心形环)
师:横杆和弯杆有什么关系?
生:横杆和弯杆是合在一起的
师:所以我们把这部分称为锁环。
②生:制作心锁环需要用到铁丝和尖嘴钳。
师:这些工具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请看大屏幕,这三种不同长度的铁丝,分别是用来做心锁环哪一部分的?
生:10厘米的铁丝做横杆,12厘米的铁丝做弯杆,20厘米的铁丝做心形环。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你们就掌握了这么多知识,相信你们接下来会表现得更出色。
……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心锁环,初步明确了主要制作方法,但详细的步骤还不明确,需要在下一环节“合作交流,补充提高”中进一步形成制作的雏形框架。
三、合作交流,补充提高——到生活中再现
在学生自主探究、领悟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商定探究的具体内容和办法,或确定一个主题,再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然后动手操作。这个环节中,老师是 参与者,又是引导者,或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建议,或提供相关的素材,或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分享研究成 果(包括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适时、适度的点拨。这就是我校常态四步教学法的第三步——合作交流,补充提高。再以《心锁环》为 例,学生通过自学,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已经掌握了心锁环横杆的制作方法。只是还停留于观察总结阶段,需要进一步合作补充提高,所以老师又做了如下教学 安排:
1.师:(出示横杆)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说说横杆的制作方法。
生:用10厘米的铁丝制作横杆,在铁丝的两端各弯出一个圆环。(加以手势说明)
……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大家说的方法来做一个横杆。
2.师:横杆和弯杆是一体的,弯杆怎么做呢?接下来就通过一段录像来学习制作弯杆的方法。(播放录像)请同学们用眼仔细观察,用耳仔细倾听,用心记一记。你能根据你看到的步骤试着做一个弯杆吗?(学生试做)
师:做弯杆时你还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生:要把横杆套上去之后再把弯杆的环口收紧。
生:弯杆的开口距离比横杆小,能在横杆上自由移动。
师:(拿一学生的作品)这个弯杆还有什么地方要加工一下?
生:为使U形弯杆看起来更直,可用尖嘴钳将圆环翻折一下。
3.师:现在这个心锁环还剩下什么没有完成?(心形环)
4.(学生试做)……
这样通过交流演示等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做”、“考察”、“实验”、“探究”、“想象”、“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心锁环的制作,大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立足创新,生成拓展——到生活中置换
着眼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我校的常态教学四步法最后一步是立足创新,生成拓展,即立足创新基点,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创新成果,师生共同 参与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或调整建议。例如《欢乐枇杷行》中学生小组劳动成果的展示环节:
1.(实物投影)我们小组做的是荷塘月色,你们瞧,调皮的小鱼正在荷塘里畅游,一只枇杷做成的小乌龟正在睡觉,荷塘里的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多么美丽啊,我祝愿大家像荷花一样亭亭玉立!
2.我们小组今天制作的是美味的枇杷粥,主要原料有枇杷、大米、冰糖,具有止咳、润肺、顺气的作用,想吃的同学、老师赶紧来尝一尝吧!
3.这锅枇杷红枣汤的主要原料是枇杷叶和红枣,每天泡洗能够清热解毒,长痱子的同学可要试一试哦!
……
这样,学生不仅尝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而且也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进行置换、反思,提高了学生对事物本质的准确把握度。
总之,劳动与技术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创新的课程。是一个大有所为,前景广阔的新课程。劳动与技术教学让学生兴奋了起来,也让老师的头脑活跃了起来;再 也不用昏昏欲睡的去迈上讲台照本宣科。劳动与技术课程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特长的自由空间,每一天都需要新的思考,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劳动与技术课 永远不用重复老的面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动手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不断积累总结,互相交流,让劳动与技术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我们学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