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种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是幼儿最需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意识到: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能帮助孩子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很好的促进并成为个人终身学习的条件。但是,自主阅读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绘本作为“人生的第一本书”,图文并茂的特点完全契合了幼儿自主阅读特点,因此重视幼儿自主阅读绘本,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尤为重要。根据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到的小班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给予有效方法及对策的提出,目的就是把握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帮助其奠定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绘本是经过图文整合的作品,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可以走进书的世界,丰富情感及内心世界,发展语言、社会等多领域的能力。正因为绘本阅读的好处很多,所以绘本成为很多幼儿园、家庭中孩子们阅读的首选。走进每所幼儿园、每个班级都会有阅读区,阅读区里也都会投放大量的绘本便于幼儿阅读。而且在每天入园离园时间、开展的区域活动时间或是自主活动时间,教师都会让幼儿去阅读区自主看书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在经过长期的开展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但是很多时候幼儿的阅读是自由的、放任的,没有任何目标,阅读期间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幼儿的阅读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也没有体现出绘本的丰富价值,以至于绘本阅读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小班幼儿。
一、小班幼儿在园自主阅读绘本现状
《纲要》中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说明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而自主阅读能力又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在和小班的孩子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大部分小班幼儿喜欢在布置温馨的阅读区看书,主要看以图画为主的绘本。但是他们的阅读速度很快,阅读时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短,基本上不会超过3分钟,很快的翻过一遍就算看完了,就会出现频繁换书的现象;幼儿在阅读时关注的重点是书中图片鲜艳的颜色以及有趣的形象,很少留意内容;另外,幼儿阅读的随意性大,没有顺序,大部分幼儿不会一页一页翻看,翻书时中间会跳过几页,或是忽前忽后的,反反复复。因此,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幼儿不愿意再继续看书或是会破坏图书的现象。
二、现状存在的原因分析
小班幼儿自主阅读中出现上述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幼儿自身年龄特点的关系;二是教师对幼儿的阅读指导工作。
1.幼儿方面
(1)小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思维具有跳跃性,且大多是由行动引起,往往会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具有紊乱性,因此就会出现看书没有顺序性。虽然喜欢看但不会连续,会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不知道图书是有页码的,页码的排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书中故事的情节是按开头发展到结尾这样一个顺序的,所以会出现无序翻看等现象。这样只是随意的翻看,就会出现看完却不知书中内容的问题。
(2)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保持静态的阅读。他们的阅读主要使用耳朵阅读,喜欢依赖于老师和父母讲给故事。他们的眼睛是看书时的辅助工具,只是看画面且观察的目的性较差。若他们自主阅读,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最多为5分钟左右。
2.教师方面
(1)教师缺乏对绘本教育价值的挖掘。好的绘本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意义是巨大的,幼儿通过绘本学会的自理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等等,都是老师和家长手把手去教所不能比拟的。对于本身文字就少的绘本来说,一本十几页或是几十页的绘本老师几分鐘就给幼儿读完了,对于绘本中所呈现出来的有效信息却熟视无睹没有思考。有时许多小班老师还会把给幼儿读绘本当做是哄孩子安静的一种方法,要不就是对幼儿采取随意自主阅读方式,这样的话幼儿就没有真正享受到绘本画面与文字相结合所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2)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引领。许多教师不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不清楚,没有正确认识到幼儿在阅读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所以不能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或是指导活动中不够深入,导致幼儿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阅读的习惯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阅读形式过于简单。在日常阅读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平铺直叙的读书形式,念给孩子听,因此无法突出绘本的趣味性和故事性,不能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三、教师可采取的指导策略
1.选择的绘本要能抓住小班幼儿的心
不同年龄的孩子其身心发展是有差异的,他们对阅读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虽然绘本都适合孩子阅读,但因为孩子的年龄生活经验差异会影响其理解。所以,当我们提供给孩子绘本时首先要鉴定一下,看它是否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决定了绘本的选择一定要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能展现出低幼儿童眼中的审美画面,才能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小班幼儿可以为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形式和材质比较新颖和特别的书,像口袋书、洞洞书、拼图书、有轮子或不同形状的绘本,这些绘本的设计能引发孩子对书的兴趣,并从动手学习中亲近绘本。其次,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的绘本能够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这样的绘本能与小班幼儿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互动效应,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喜爱。
2.创设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我们除了为幼儿创设温馨适宜的物质环境外,心理环境更为重要,因为幼儿有阅读愿望,愿意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的话,这种积极性是我们老师给予的。所以在建构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时,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多读书,努力在班级营造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其次可以从幼儿对阅读的积极性出发,在日常过渡环节等时间里锻炼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还可以多请幼儿在书架上挑选绘本来讲,讲多讲少、讲好讲坏不是重点,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胆量,胆子大了,愿意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了,他就会积极不断的去阅读。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