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小学体育教材中,有自然地形跑的教学内容。自然地形跑注重在练习跑、走交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耐久跑的技能、技巧。进行自然地形跑是发展学生耐久力的一种良好手段,在农村中小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它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自然地形跑;彝族地区小学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 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不过它的后面几种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体育教学。可是,我们应该知道,体育教 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下是笔者在自然地形跑教学方面的几点经验。
一、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自然地形跑的人数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教学时除了要加强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外,还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因为自然地形跑多在冬季进行,气温比较低,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和器官还不适应运动的需要,所以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二、基本动作技术的教学
自然地形跑就是利用农村环境多变的自然地理条件展开跑步活动,它不仅可以避免在操场跑时的单调性,而且,可以使学生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跑的姿势,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由于地形变化多样,教学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解教学,先讲解后示范。
1.平路
跑时上体正直稍前倾,头要正,眼看前方。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自然地迈开步子,以中等以上速度向前跑进,同时两臂屈肘(大约成直角),自然地前后摆动。
2.斜坡
跑斜坡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掌握要领。跑上坡时,大腿高抬,身体前倾;跑下坡时,身体前倾要小一些,稍抬高大腿。
3.左转弯
向左转弯时,身体向左倾斜跑,左臂摆动弧度稍小,右臂摆动弧度稍大,用左脚的外侧着地,右脚的内侧着地。
4.右转弯
向右转弯跑时,身体向右倾斜跑,右臂摆动弧度稍小,左臂摆动弧度稍大,用右脚的外侧着地,左脚的内侧着地。
待学生基本掌握各种地形跑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全程跑练习。
三、呼吸要有节奏
在中小学田径教材中,自然地形跑属于耐久跑项目。田径项目中,距离越长,呼吸需要的氧气就越多。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进行呼吸。教学时,先讲 解、示范有节奏的呼吸方法,一般是跑两三步吸一次气,再跑两三步呼一次气,呼吸应用鼻子和半张着的口同时进行。初练时,提醒学生摆臂、呼吸都要有一定的节 奏。可用中等以上速度跑,距离可以相应缩短,这样对训练学生呼吸的节奏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性
单讲自然地形跑是比较单调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多采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性,具体教学时方法如下:
1.定距离跑
初练时,小学二年级可定为400米跑,三年级可定为600米跑,四年级可定为800米跑,五年级可定为1000米跑,六年级可定为1200米跑,初中一 年级可定为1400米跑,初中二年级可定为1600米跑,初中三年级可定为1800米跑;动作技术熟练后,小学二年级可定为600米跑,三年级可定为 800米跑,四年级可定为1000米跑,五年级可定为1200米跑,六年级可定为1500米跑,初中一年级可定为1800米跑,初中二年级可定为2000 米跑,初中三年级可定为2500米跑。游戏时,分小组为单位,按照个人跑到终点的先后顺序进行计分,小组各人所得的分数累计,分数最多的小组为胜。
2.计时跑
按照规定的距离跑。以小组为单位,将每个小组学生跑的时间进行累计,时间总和少的小组为胜。
3.定时跑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小组的学生跑到终点的人数多,多的为胜。
如果没有自然的地理环境,可利用学校的操场布置一些象征性的自然条件,如跨过地上画的小渠,向左右绕过障碍,通过弯曲的小路等。总之,体育教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支持和推动它,使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