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全方面的去打造高效的课堂。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小学科学教学而作出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倾听习惯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需求、学习动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我们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采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去创设情境,教给他们发现事物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最后揭开其中的奥秘。例如,教学《天气》这一章时,讲到了云、雨、风和气温等有关自然现象,我便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结合课本知识,让他们真正去看看云的样子,让他们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理解风的力量,谈谈气温变化的感受,讲自己对雨的观察与体验,将学习置于乐观的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这一些活动,学生们便明白平时熟视无睹的这些事物,就是大自然的一角,其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等着他们去研究。其次,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游戏、讲故事等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科学不像其它学科那样有大量的作业及练习,科学的学习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的过程。倾听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收集科学信息的重要途径,而这些知识和信息多数是来自课堂,因此,教学中让养成学生良好倾听的习惯尤为重要。想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首先我们得从提问出发,用提问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如《沉与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船能在海上自由的航行吗?你们知道木头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不能?”。由于学生没有什么知识基础,他们不能用专业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在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好奇心被引发,注意力也就会高度的集中,接着教师就进入主题,给他们讲解《沉与浮》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认真听讲的过程中也就慢慢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郑重强调,听和说是同等重要,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听要专心,说要大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听课效率达到最高。
三.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科学学科设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制造一些科学的探究机会,让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如在教学《增强抗弯曲能力》一课时,在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研究中,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推测形状改变可以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下一步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状?估计哪些形状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呢?怎样进行测试?”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索,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把握住观察的重点,控制好相关变量。实验操作结束后,让学生观察测试的数据,让其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等 ”。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亲自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慢慢提高。
四.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科学教学也不例外。科学课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讲清楚,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让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我们的地球》这一课时,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师可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到从宇宙观看地球的美景,还可以看到地球内部的构造,从而给学生最直观、最形象的感受。又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去种植、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然而当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相互交流时,仅仅靠语言或各类图片是无法完整展示植物生长全过程的,此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就可以让学生对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系列过程有了完整的印象。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提供生动逼真和直观形象的动态图像,使科学问题不再抽象和静态,而变得具体化、动态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解决了许多书本上没有、教师解释不清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和有效,提高了科学实践能力,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结:以上是笔者对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肤浅看法和建议,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久的艰辛的工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吸收前人的思想精华,不断的传承和创新,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以[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 夏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OL).小学科学网 教材之窗,2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