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中心的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课堂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搞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影响极大。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     教学  

小学科学课堂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对大自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正确认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为人们探究学习、从事某类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为推进学生从事学习、形成认知的核心动力。一旦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便会主动积极的汲取知识,且乐此不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意识等各方面认知都还未成熟,很多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都是由兴趣驱使,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结合小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特征,积极的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是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就要积极的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积极的利用趣味导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后继的学习中来。课堂导入的方式有许多许多,针对小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以下几个方式去导入:

1.1联系生活导入

俗话说得好:“生活及教育。”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在小学科学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应积极的把握好小学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性,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开始时,碍于小学生爱把墨水、食用油弄到衣服上洗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想想办法,用什么才能把衣服上的这些脏东西洗掉?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以后,纷纷举手献计献策。有的说用肥皂洗,有的说用洗衣粉洗,还有的说用洗涤剂、牙膏、衣领剂……这时,通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课堂氛围极其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高,接着教师便可顺势引入新课,学习活动便由此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1.2使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技术自课程改革以来大量的引进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形象逼真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绚丽多彩的文字这些都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得他们眼前为之一亮,对多媒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专注于多媒体,从而进入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好多媒体的这些特点,积极地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精美课件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中,还有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悬念导入、实验导入等多种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灵活运用,不断的去利用导入环节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发现的基础,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 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疑问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充分经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以及新问题的提出等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提问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设置与教学有关、学生较为感兴趣以及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培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提高

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说白了也就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动手实践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动手实践。因此,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量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动手实践来总结科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关于“铁锈”的知识,教师可以先设定三个空气、 水、酸等条件,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开展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的数据,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动手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更深刻的接受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总结: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这一种学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需要广大教师从学生特点出发,付出大量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伟峰.小学科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1

[2]江美华,潘瑾.小学科学开展中长周期观察活动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