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以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是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   有效性   教学 

所谓的“有效课堂”,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而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美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提高美术素养、融入艺术生活的一个支点,搞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从备课入手,合理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全方位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首先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即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而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速度以及学习效果。为了学生能有效、高效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如实的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给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等,在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的组成、时间分配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更加有效,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得到保障。当然,一堂好课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前预设就可以完事的。小学生永远都是多事的“主人”,在课堂中,我们通常会碰到一些出乎意料的状况,教师要做到心里有底,在遇到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事时(例如,由于学生年龄小,各方面意识都不强,一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上睡觉、说话、吃东西等,有的还会在画画时乱涂乱画,完全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情况妥善处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和最活跃的因素,只有让小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小学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想要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甚至高效,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充分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并如实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积极的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寻找小学生喜爱的事物加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自主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儿童的世界中,故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适当引入故事情节,让故事情节与教学内容想关联,以此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使接下来的教学渐进佳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 “太阳、月亮你们好”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太阳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是美好、光明的象征。然后,在新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编一编月亮的故事,并在小组中讲述。有了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作为引导,学生们都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踊跃的画出了自己的佳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受到相应的启发,使他们由衷地感到听一堂生动活泼的课总是一种愉快的艺术享受,课堂教学实现有效。

三.引导学生自主绘画,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在为了“教”而“教”,在美术教学中往往都只重视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高受到极大的抑制,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如果过分地专注于技能的训练,那么,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而且,老师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毕竟,能成为大艺术家的人寥寥可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开设美术课程,是因为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慢慢地形成对人生的正确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未来社会和未来世界的需求。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初始阶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充分的发挥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一切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本,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独立绘画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去自主探索和思考,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绘画,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绘画中渐渐的培养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真实反映,因此,有效、科学的评价学生的作业也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小学生绘画创作的是反映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小学生更易从细小的事物中挖掘题材,表现生活。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学生,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学生的生活活动。在学生的作品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有效。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要多给一些鼓励、赞扬,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作品。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心里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另外,在评价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倡导学生相互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

总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要真正做到提高教学有效性,最好的办法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学习、探究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霜霜.浅议小学美术有效性教学.《快乐阅读》,2012

[2]吴越滨.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07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