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发展起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计算兴趣出发,加大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而提出的几点见解: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好数学、培养计算能力打下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用学生的计算兴趣去带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以实现变“苦算”为“乐算”,变“要我算”为“我要算”。教学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特点,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比较差,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此外,很多学生对故事都充满着好奇和向往,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地列举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先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才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是提学生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一笔宝贵的财富,不管是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都将受益匪浅。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审题习惯:审题是计算的前提,只有正确的审题,才能提高计算结果的真确性。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良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然后才动手解题。2书写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3检验习惯:检验是提高计算正确性的关键,通过有效的检验,能有效的避免错误在犯,提高计算能力。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教学中,教师应严格的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检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只有学生的具备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
三、熟练掌握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中之重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都具备一定的规则性和原则性,也就是计算法则。计算法则就是学生怎样去计算,是计算的操作中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解决学生“怎么算”的问题。算理是算法的依据,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算理和算法应该有机结合,不能割裂开。在讲解相关的计算时,教师应积极的给学生讲清算理,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又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在计算的规程中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程和演变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只有学生在对算理有一个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其中主要包含口算能力、估算能力以及笔算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督促和指导,着重学生这三方面计算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提高。1让学生学会口算:口算对学生要求较低,但极为重要。口算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到计算方法,能准确的对一些加、减、乘、除等进行计算,为以后稍微复杂的计算奠定基础以及为节约计算的时间,提高计算速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多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口算内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2让学生学会估算:这里的估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近似值的计算,不涉及四舍五入知识。而是寻求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结果,从而判断实际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方法是多样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估算能力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大助力,教学中,教师也应极其重视。 3让学生学会笔算:笔算与口算一样,都是多种计算方法中的一种。但笔算却更为重要,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引导学生坚持训练,教给学生口算、估算、笔算的技巧,使学生实现各种算法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得到有效的锻炼。
总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不断总结创新,力求教学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夕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
[2]杨丽.低段不同计算类型训练策略浅析[J].沙棘,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