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既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自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业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教学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如实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设置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等之类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谈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是如此,也需要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尽量在“趣”字上做文章,应如实的结合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的给学生设计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有效的去完成,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融于故事、调查、制作等形式之中,甚至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作业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合作的、反思的、探究性的”。 开放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教师在设计趣味性作业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首先,不确定性:所提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和一般性的,其背景情况也是用一般词语描述的,主体必须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解题。其次,探究性: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有些答案可能易于直觉地被发现,但是求解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再次,发散性:在求解过程中往往可以引出新的问题,或将问题加以推广,找出更一般、更有概括性的结论。此外还应包含非完备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等特性。例如,在学完“比例尺”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题:请学生自我绘制一份家里的平面图,并认真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这样的设计开放性较强,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将学生的学习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问题。”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在小学数学作业中融入生活化,可设计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我们还应适当引入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的美。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图”的知识后,将学生分层若干的小组,进行“关于学校门口通过汽车情况的调查”的活动,统计各种汽车的车流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这样,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与作业这一活动密不可分。这就告诉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去设计,而是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去设计。就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来说,我们应注意好以下几点:首先,设计数学作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作业时,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其次,设计数学作业应注重实践应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拘泥于简单、机械、重复练习,而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最后,设计数学作业应体现开放性、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等等,要保证我们的数学作业设计得有意义、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总结: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共同努力,不断总结、研究、探索,以实现多种设计措施相结合,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2].曹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4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