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世界观和意志品质的形成,都有很好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阅读部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技巧     教学

阅读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飞技巧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结实基础。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热情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新课程怎样教》中也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秘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的搞好阅读教学,那么,就应积极的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加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力度,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去带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许多,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爱故事这一特点,积极地通过故事引导激发。老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课外及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熏陶。只有学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参与我们的教学,才更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实施,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行为习惯是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孩子方方面面的重要因素。习惯决定命运,无论做什么良好的习惯都是成功的基础,阅读也不例外,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胜过千万的捷径技巧。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孩子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会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效率等起着关键作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现如今的小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教学中,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口的习惯,要求学生不懂就要问,不懂就要查。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不动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在善于动口、动手的基础上还善于做笔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等。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勤思的习惯,要求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不断反思、不断的去发现、提高。只有这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的促使学生阅读,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学习需要讲究技巧、策略,阅读也是如此,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作为支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接触阅读的开始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地传授学生阅读的技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如实的把握好,积极传授学生以下几点阅读技巧:①浏览法: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这就要求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学会浏览、跳读等技能。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细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回味法: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④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⑤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⑥心得体会法等等。只有让学生充分的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逐步的提高。

四、重视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里讲到,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遇到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结合朗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的朗读训练过程中,其材料使用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活力的运用好,积极的给学生示范,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要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最好能读出感情。这样,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不断积累、提高。俗话说:“说十遍不如做一遍。”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的范读也需要讲究个“度”,学生的读才是重点。

总结:教有千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方式多样,策略不定。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方法,不断研究创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蒲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

[2]高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