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逐渐提倡游戏、娱乐教学,以求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现象。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 教学
游戏化教学既是传统“寓教于乐”教育思想的体现,也蕴含了丰富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含义及功能,合理有效的采取各种手段,使游戏充分的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结合小学学生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及教学内容,将语文知识有效的融于游戏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学习知识。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借鉴游戏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以及参与性融入到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能保留游戏的“可玩性”特点,还可以与学习策略相结合,使游戏任务执行过程与知识探究过程实现有机结合。然而实施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与游戏、小学生以及教师这三者也是密不可分的,需要教师积极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二、小学游戏化教学的功能
2.1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和前提,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因素。只要学生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去主动追寻、探索、并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会因游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而产生,这样的情绪体验会让他们对融入在游戏中的内容感兴趣,使得学生由游戏动机转化为认识动机,从而引导他们的认识兴趣由一般、偶然的阶段转向稳定的阶段,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更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游戏活动的时候,学生也能极大限度的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使学生的学习更具备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的变“苦学”为“乐学”。
2.2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发展智力,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发展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通常都含有智力成分(比如进行分析、观察、想象、猜测、思维等活动,对学生智能发展有帮助)。这些智力成分能够促使学生的脑筋变得敏锐,在游戏中能慢慢培养创造力、想象力、知觉力、观察力、判断力等,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对于一些有孤僻症、心灵脆弱学生,游戏教学则能够极大限度的带动他们与教师、同学交流探讨,使之在游戏中成长、发展、交往。在游戏中他们全神贯注、主客不分,在这种境界下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同窗之间的交流,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3.1拼音教学实现游戏化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拼音、识字、阅读、写作、古诗词以及现代文的教学为主,而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开始便是拼音,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后继教学以及学生的后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把握好学生学习语文的这个初始阶段,积极的把游戏合理的融入拼音教学中,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提供保障。在汉语拼音中可以开展的游戏教学活动内容很多,可以在新授、巩固、复习等各环节中,紧扣教学目的,设计安排合适的游戏活动。实施汉语拼音的游戏教学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编儿歌、手拉手、爬高峰、走迷宫、找朋友等。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合理、有效的游戏,指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教学中,通过参与得到体验,通过合作以求创新,通过探究得到进步。
3.2识字教学实现游戏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继拼音教学之后,进一步开展的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尤其是3―6年级的语文课程,承担着大量的字词识记任务,其知识性内容比重很大,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学生记忆、运用效果一般,老师不好教,学生学不好。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积极的把游戏融入到识字教学,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规律,且运用规律来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例如,猜字谜游戏:教师可结合汉字本身结构特点,指导学生猜猜字谜,把握字形结构,巧妙记忆。比如:二小二小,头上长草。猜猜这是什么字呢?(蒜)再如: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猜猜这又是哪个字呢?当学生猜出谜语时,则会写出正确的汉字,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对于一些特别的汉字,他们也会自编字谜进行记忆,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记忆汉字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3巧用游戏,促进学生吸收新知
小学语文教学,不只是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可以融入游戏,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应积极的把握,有效的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努力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吸收新知。例如,在教学白话文《猫》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屏息凝视”一词时,我们在讲解词义后,可以让学生们做出这种表情来,比比看谁做的更好,帮助学生记忆。当讲到猫高兴时的表情时,我们可以让熟悉猫的同学学猫“丰富多腔”的叫声。学生则饶有兴致地“喵喵”叫起来,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惟妙惟肖。这样,在课堂中巧妙的利用表演,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对文本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游戏化教学是新课改下的一个重要策略,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特点,合理有效的实施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参考文献:
[1]凌云志.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探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
[2]李明胜.浅论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